
谓德行居于首位,为道德方面的楷模。《书·召诰》:“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 孔 传:“其惟王居位,在德之首。” 唐 韩愈 《上贾滑州书》:“伏惟閤下昭融古之典义,含和发英,作 唐 德元,简弃诡説,保任皇极。”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夫子论一》:“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此六君子者,位在德元,力足以管摄天下。”
德元是汉语复合词,由“德”与“元”构成,其核心含义指道德的根本或首要准则,强调道德在伦理体系中的本源性与统领性地位。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渊源及权威引用角度分述:
《说文解字》释为“升也”,本义指品行提升,引申为善行、仁心、天道准则(来源:《说文解字注》)。
甲骨文象“人首”形,《尔雅》训“始也”,表初始、根本、至高(来源:《尔雅·释诂》)。
复合义:“德元”即道德的根源,如《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德行之首,众善之本”(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
《周易·乾卦》以“元”为四德之首(元、亨、利、贞),注家王弼释:
“元者,物之始生,德之长也。”
此确立“元”为众德之始,“德元”暗含天道运行的根本法则(来源:《周易正义》)。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
“德元者,天地之化本也。”
将“德元”与天地秩序关联,主张君主需以德元教化万民(来源:《春秋繁露·立元神》,中华书局点校本)。
在当代语境中,“德元”常见于:
德元融合哲学本源性与伦理实践性,既指向道德体系的逻辑起点,亦强调其在社会规范中的统领地位。其权威释义需结合经典注疏与历史语境,方得全面理解。
“德元”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德元”意为德行居于首位,特指在道德方面堪称楷模的人或品质。该词由“德”(品德)与“元”(首位、根本)组成,强调道德修养的核心地位。
二、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尚书·召诰》:“其惟王位在德元”,指君王应以德行为治国之本。唐代韩愈在《上贾滑州书》中也用“作唐德元”赞美贤臣的典范作用。
三、字义分解
四、现代应用
示例:
“德元之才,必以仁德服人”。
如需更多古籍原文或使用场景,可参考《尚书》或相关汉语词典。
暗疾菶萋草薙疮疥之疾辞朝呆才料搭毛盖盗夸二次三番番茂頫瞰赶集羹汤孤迸孩中颜好修画派混冒豁达涧流浸害金茎金粟如来进屯骏远开驶宽舍令酒领养陋习禄算慢葬南淮内司凝津凭依迁谢起栋缺裾认头人性睿好僿陋禅变少保声谱手无寸刃姝惠速患诉状帑银腆养投斧尪尬违农象笔祥符枭示斜敧系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