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愬冤的意思、愬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愬冤的解释

诉说冤情。《三国志·魏志·公孙恭传》“ 渊 遂自立为 燕王 ……诱呼 鲜卑 ,侵扰北方”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臣等闻明君在上,听政采言,人臣在下,得无隐情,是以因缘诉让,冒犯愬冤。”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愬冤”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诉说冤情,强调通过陈述或申诉表达蒙受的不公或委屈。该词由“愬”(通“诉”)和“冤”组合而成,其中“愬”意为陈述、申诉,“冤”指冤屈、不公。

  2. 文献引证
    据《三国志·魏志·公孙恭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记载:“因缘诉让,冒犯愬冤”,表明该词在古代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历史记载中,描述臣子向君主陈述冤屈的行为。

  3. 构成分析

    • 愬(shuò):通假字,同“诉”,《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告也”,即表达、申诉。
    • 冤(yuān):本义为屈枉、不公,引申为仇恨或蒙受的委屈。

注意: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愬冤”,通常以“诉冤”或“申冤”替代。若需引用古文或进行文学创作,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适用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愬冤

愬冤是一个汉字词,愬的意思是控告、告发,冤的意思是冤枉、冤屈。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和束,共有13个笔画。

愬冤一词来源于古代法律制度中的“愬冤状”。在古代,人们被冤枉或受了委屈时可以以书面形式呈递诉状向有关部门申诉,以寻求公正和平衡的解决。由此演变而来的“愬冤”一词,用来描述人们寻求正义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愬的写法为「訴」,冤的写法为「冤」。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愬的写法有时也可以是「簪」,意为用簪子扎向头发,象征告发的举动;冤的写法有时也可以是「寃」,意为被冤枉或受委屈。

以下是一些关于愬冤的例句:

1. 他愬冤无门,无奈只能默默忍受。

2. 她勇敢地愬冤,终于得到了公正的裁决。

3. 他毅然决然地去愬冤,不惧怕任何压力。

一些与愬冤相关的词汇组合如下:

1. 愬冤状:指书面形式的诉状,用于向有关部门申诉。

2. 愬冤者:指主动控告、告发或寻求公正的人。

3. 冤屈:指受到冤枉或委屈。

4. 冤情:指被冤枉的事实或情况。

愬冤的近义词包括告状、申诉、控告,与它意义相反的词是妥协、忍气吞声、委曲。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