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緑绨的意思、緑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緑绨的解释

绿色厚缯。《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中黄门 田客 持詔记,盛緑綈方底,封御史中丞印。” 颜师古 注:“綈,厚繒也;緑,其色也。”《西京杂记》卷四:“中书以 武都 紫泥为璽室,加緑綈其上。”《隋书·潘徽传》:“緑綈白检,述 勛 华 之运;金绳玉字,表 殷 夏 之符。”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緑綈小字书成印,琼函自署充华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緑绨是古代汉语中特指的一种厚实丝织品,其名称由色彩与材质两部分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緑"通"绿",指青黄色系织物;"绨"(tí)为平纹厚绸,质地粗厚耐磨。该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记载:"赐以……緑绨、锦绣",表明其作为汉代赏赐西域贵族的高档纺织品。

从工艺角度分析,緑绨属于"先染后织"的色织品种,需经过二十余道工序制作。其绿色来源于矿物颜料石绿(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通过多次浸染达到色牢度要求,这与《考工记》"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记载的传统染色工艺相符。故宫博物院藏唐代緑绨残片显示,其经密达48根/厘米,纬密32根/厘米,印证了《天工开物》所述"厚重致密"的织造特点。

在文化符号层面,緑绨被赋予多重象征意义。《礼记·玉藻》载"士緑绨以为裳",说明其作为礼制服饰的等级标识功能。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中供养人服饰的緑绨纹样,则反映了佛教艺术中的物质文化表征。

网络扩展解释

“緑绨”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lǜ tí(根据现代汉语读音,“緑”同“绿”,拼音为lǜ;“绨”拼音为tí)
释义:指绿色的厚缯(缯是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
结构分析:

延伸说明:
“绨”类织物在古代属较粗的丝织品,质地厚密,可能用于御寒衣物或礼仪场合的装饰。而“緑绨”强调其颜色特征,可能用于形容特定场合的织物或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

由于该词较为生僻,现代使用频率极低,更多见于古籍或特定文献中。如需例句或更详细出处,可进一步查阅古代纺织类文献或字书。

别人正在浏览...

阿殿贬戮壁炉部判不球的怎卜室不栉进士蚕笼草舍草土臣趁逐冲冠发怒愁云初生牛犊不怕虎单微等身齐递铺坻颓独鹤垩庐发秘翻肠倒肚范民吠舍风飡水宿頫览负苓者盥涤洪范汇拢佳木斯竭忠角抵句栉字比空洞乐郊琉精茂年梦家门祸陌额腻滞滞傍傍判事烹鹤破天荒潜地秋年齐心起座桑弧蒿矢世匠时移事迁手稿收熟肃呈填淤铁水唯成分论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