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涛。 唐 韩愈 《送惠师》诗:“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明 方孝孺 《祭叶夷仲主事》:“天戈南麾,溟波不扬,手持龙节,万里海邦。”
“溟波”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详细解释:
指大海的波浪,形容波涛汹涌、浩瀚无边的景象。由“溟”(指大海)和“波”(海浪)组合而成,常见于古典文学中。
字面含义
指海涛或海洋的波浪,如唐代韩愈《送惠师》诗句:“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形容夜色中波涛与日轮相接的壮阔景象。
比喻意义
可引申为事物的广阔与无限可能,例如明代方孝孺在《祭叶夷仲主事》中写道:“天戈南麾,溟波不扬”,以“溟波”比喻局势的宏大与稳定。
文学色彩
该词带有较强的诗意和画面感,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或象征宏大主题。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出处或成语用法,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溟波,指海洋的波浪。下面来了解一下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溟波的拆分部首为氵(三点水)和气(气压),总计12画。
溟波一词源于古代文献《诗经·小雅·鸡鸣》:“溟波激岸,岂弟君子。”指的是海浪冲击岸边,唤起了诗人对于君子遭遇艰难环境时应有的品质的思考。
溟波的繁体字为濛波。
在古代,溟波的写法可以是“冥浡”,表达的意思与现代汉字相同。
1. 气温升高,溟波汹涌。
2. 眺望大海,见到一片平静的溟波。
1. 溟渤:指黄海和渤海。
2. 溟海:指辽阔的海洋。
3. 溟漠:指辽阔无边的沙漠。
汹涌、波涛、浩渺
平静、宁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