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騑辔的意思、騑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騑辔的解释

指马缰。《楚辞·九辩》:“擥騑轡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揽騑轡以抗策,悵盘桓而不能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騑辔”是古代汉语中与车马相关的复合词,由“騑”和“辔”二字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騑”本义指驾车时位于两侧的马,古时四马驾车,中间两匹称“服”,外侧两匹称“騑”;“辔”则为驾驭马匹的缰绳,如《说文解字》所述“辔,马縻也”,即控制马匹的工具。合称“騑辔”特指外侧马匹的缰绳,后亦泛指车马驾驭系统。例如《楚辞·九章》中“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其中“辔”即与驾驭意象相关(《中国古典文学大辞典》)。

从引申义看,“騑辔”可象征对事物的掌控力,如《文心雕龙》以“执辔如组”比喻文辞驾驭之妙(《古代汉语词典》)。需注意的是,该词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多见于研究古代车马制度或文学赏析领域,日常语境建议使用“缰绳”“驾驭”等替代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騑辔”是由“騑”和“辔”组成的复合词,需从字义分解和文献应用两方面详细解释:

  1. 字义解析

    • 騑:形声字,从马、非声。本义指古代马车两侧的旁马,与中间的“服马”相对。引申可泛指马匹,如《本草纲目》中特指三岁马()。
    • 辔:指驾驭马的缰绳,通过控制辔来调整马的行进方向。
  2. 本义与引申

    • 騑辔的本义为旁马的缰绳,如《洛神赋》中“揽騑辔以抗策”即描绘牵拉旁马缰绳的动作()。
    • 在文学作品中常扩展为对车驾整体的控制意象,如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通过骖騑排列展现车马齐整的场景()。
  3. 象征意义 古代诗词中,“騑辔”多用于表达行旅、驾驭或人生方向的隐喻,如缰绳的收放象征对命运的掌控,侧面体现文人借物抒怀的修辞传统。

总结来看,“騑辔”既是具体车马部件的名称,也是文学创作中具有丰富意象的文化符号。

别人正在浏览...

暗箭难防报庙闭关自守敝帷不弃驳还不室长历储邸垂亡单板计算机大限大长公主點頭之交跌折地方性植物洞啓堆集如山飞觞非义粉箨诟丑寡趣晷昃海门函夏黑锅坏坐欢楚秽诬见诮大方截辕杜辔浄缾劲秋急周各支军爵可目匡导凌躐林黄龙脑香树鲁诗懜憧密密稠稠命书陪情谦降钦不定青丙其者上腰山鸡舞镜摄影师水递夫松醪春松碎搜斥餮切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