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升。《楚辞·离骚》:“駟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飞陛揭孽,缘云上征。” 明 乌斯道 《泽畔》诗:“上征天无风,远游橐无金。”
(2).引申为向前发展。 鲁迅 《坟·人之历史》:“虽后世学人,或更上征而无底极,然十九世纪末之言进化者,固已大就于斯人矣。”
(3).谓溯流而上。 汉 冯衍 《显志赋》:“浮 江河 而入海兮,泝 淮 济 而上征。” 唐 李白 《丁都护歌》:“ 云阳 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4).指 春秋 时 吴 、 越 、 楚 诸国征伐中原各诸侯国。《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宋 、 郑 、 鲁 、 卫 、 陈 、 蔡 执玉之君皆入朝。”
“上征”是一个多义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上升
引申为发展
溯流而上
春秋诸侯征伐中原
补充说明:该词现代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文学创作。理解时需注意语境差异,如“征”在古汉语中既可指远行(如“长征”),也含军事征伐之意。
《上征》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向上征召、招募。在古代,特指国家发生战乱或遇有紧急情况时,君主会下令上征百姓,即强制征召百姓参军。
《上征》的拆分部首是“上”和“彳”。其中,“上”是上面部分的意思,“彳”表示人走的样子。该词的笔画分别为5画和8画。
《上征》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在军事紧急情况下,国家需要大规模动员人民参与作战,于是君主会发布命令征召百姓上前线,以应对战争的需要。
《上征》的繁体字为「上徵」。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上征》的古代写法通常是「上徴」。现代汉字简化后,写作“征”。
1. 国家动员,百姓纷纷响应上征。
2. 上征壮丁,犹如山头倒的绣花针。
3. 在古代战争中,君主往往亲自上征,率领百姓立下赫赫战功。
1. 上将:指军队中最高职位的将领。
2. 上前:指向前方移动。
3. 征兵:指应征入伍的人员招募。
征召、召集、招募。
解散、遣散、撤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