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宣布。和,通“ 宣 ”。《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和,当读为宣……和布者,宣布也。”
(2).和畅布散。《云笈七籤》卷五八:“气在丹田中,诸臟不隔,周流和布,无所不通。”
“和布”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解释:
“和”在此处通“宣”,意为公开传达或颁布。例如《周礼·天官·大宰》中记载:“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明确解释为“和布者,宣布也”。这种用法多用于古代政令、制度的公开传达。
指气息或能量在体内顺畅流通的状态。如《云笈七籤》提到:“气在丹田中,诸臟不隔,周流和布,无所不通”,强调气机调和、遍布全身的养生概念。
建议结合具体古籍原文进一步分析语境,以准确理解“和布”的指向。
《和布》一词是指一种传统的手工纺织品,在西藏地区广泛流传和使用。它由羊毛制成,具有柔软、保暖和抗寒的特性。和布有着丰富多样的图案和颜色,是西藏地区重要的工艺品和文化象征。
根据《康熙字典》,《和布》的拆分部首为口和巾,共有10个笔画。
《和布》最早起源于西藏地区,它是西藏人民长期以来为应对严寒气候而研发的纺织品。西藏地区的牧民常通过羊毛纺织和缝纫制作和布,用于保暖和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和布》的繁体字为「和布」。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和布》在古代写作「何布」。
1. 在寒冷的冬天里,人们常常穿着和布制成的衣物来保暖。
2. 这件和布上的花纹色彩鲜艳,非常美丽。
组词:
和服、和颂、和谐、和平、和乐。
近义词:
秤砣、小儿科、小孩儿、压岁钱。
反义词:
相爱、相比、相同、比照、看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