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诵读传述;讲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本事》:“有诵述先圣贤者,所作未足自称。”《三国志·蜀志·尹默传》:“﹝ 默 ﹞又专精於《左氏春秋》,自 刘歆 条例, 郑众 、 贾逵 父子、 陈元 、 服虔 注説,咸略诵述,不復按本。”
“诵述”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sòng shù(注音:ㄙㄨㄥˋ ㄕㄨˋ),其核心含义是诵读传述或讲述。以下是详细解释:
“诵述”既可指传统意义上的诵读与传述(如古籍学习),也可扩展至现代的语言表达和信息传递行为。其内涵强调“通过语言媒介实现内容的复现与传承”。
诵述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诵读和叙述,表达某种言论或内容。字形上拆分为两个部首,左边是讠(讠部),右边是速(速部),总共有十五个笔画。
“诵述”一词的来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语言文化。在繁体汉字中,字形稍有变化,左边的“讠”部分叫做“言”,右边的“速”部分叫做“豖”,整个字的形状更加复杂。繁体字的使用地区主要是港澳台地区。
古时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在古代,人们用毛笔在竹简、纸张上书写汉字。因为写字工具和书写方式的改变,导致字形的变化,包括字的结构、笔画的顺序和布局等方面。然而,“诵述”这个词的含义在古今中都保持了不变。
1. 他诵述了一篇古文,声音清晰而准确。
2. 她诵述了一段自己的经历,深深地感动了听众。
3. 老师诵述了一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组词:诵读、诵念、诵经
近义词:叙述、讲述、说
反义词:倾听、沉默、闭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