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妬罗绵”。即兜罗绵。 唐 普光 《俱舍论记》十一:“妬罗是树名,绵从树菓中出,名妬罗绵。”一作“堵罗绵”。参见“ 兜罗绵 ”。
“妒罗绵”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妒罗绵(拼音:dù luó mián)是“兜罗绵”的异写形式,指一种来自植物的天然纤维材料。该词最早见于唐代佛经注疏《俱舍论记》,其中提到“妬罗是树名,绵从树菓中出”。
词源
源自梵语或佛经术语,指妬罗树(或作“堵罗树”)果实中产生的丝状纤维,可能用于佛教经典中描述衣物的材质。
变体写法
亦可写作“妬罗绵”“堵罗绵”,三者含义相同,均为“兜罗绵”的同音异形词。
更多细节可查阅《俱舍论记》等佛经注疏,或参考汉典、快学网等词典类来源。
《妒罗绵》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纺织布料的细纤维。
该词的部首是女(女字旁),共有12个笔画。
《妒罗绵》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但一般认为起源于古代的丝绸文化。绵软的丝绸在古时候被称为“妒罗”,而丝绸的纤维就是“妒罗绵”。
《妒罗绵》的繁体字为「妬羅綿」。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妒罗绵的形状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无法确切确定其古代形态,因此无法给出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
1. 这条裙子是用纯天然妒罗绵织成的。
2. 这种妒罗绵质地轻柔光滑,非常适合制作内衣。
由妒罗绵组成的相关词汇有:妒罗、绵羊、纺织、绵延、绵长等。
与妒罗绵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细纤维、纤维素、纤维等。
与妒罗绵意思相反的词语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