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指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因在山海关以东,故名
东北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三省的合称。1945年 日本 帝国主义投降后,国6*民6*党政府曾将原东北三省划分为 辽宁 、 辽北 、 安东 、 吉林 、 松江 、 合江 、 黑龙江 、 嫩江 和 兴安 等九省,合称“东九省”。旋解放,均撤销。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东三省汉语 快速查询。
东三省,又称“关东”,是中国地理与文化中对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统称。该称谓源于清末行政区划调整,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明确的地理界定,现为广泛使用的规范名称。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沿革及现代应用三方面详解: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东三省(Dōngsānshěng)
名词。指中国东北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因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核心语义:
清末建制起源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设“东三省总督”,统辖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首次以官方文件确立“东三省”行政概念。
来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光绪朝朱批奏折·职官制度卷[Z]. 北京:中华书局, 1996.
民国延续与伪满时期
民国政府沿用“东三省”称谓。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该词成为抗日语境中象征主权的重要符号,如《义勇军进行曲》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即诞生于东三省沦陷背景下。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来源: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23[M].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2023.
地理学界定
“东三省地处东北亚核心,北至黑龙江主航道,南临渤海黄海,西接内蒙古高原,东抵长白山地。”
来源:《中国地理百科全书·东北卷》.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0.
法律文件用例
《东北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发改振兴〔2021〕1198号)中多次使用“东三省”指代政策覆盖范围。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 政策发布专栏[EB/OL]. 2021.
结语
“东三省”作为历经百年演变的专有名词,兼具地理精确性与文化象征性,其释义需以权威辞书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及现代官方文件综合界定。以上内容均引自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政府文件及国家标准词典,符合(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原则。
注:部分古籍及政策文件因版权或公开权限限制未提供直接链接,建议通过国家图书馆数据库(www.nlc.cn)或政府门户网站检索原文。
东三省是“东北三省”的简称,指中国东北地区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东三省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合称,因地处中国东北部且位于山海关以东而得名。这一称呼在清朝时期已广泛使用,最初涵盖东北地区的行政范围,后历经行政区划调整,但“东三省”作为传统称谓沿用至今。
“东三省”与“东北地区”概念略有差异:前者是行政区划名称,后者涵盖更广的地理和文化范围。
如需了解更多历史细节或产业数据,来源。
襃拜八声甘州背物伯克掣曳春麦刍养磁性饱和错崔胆落殿虎點檢帝策砥柱对路独啸犯厉凤旗锋綫顾揽疆冶坚彊讦忤脊杖坑爹课算可索扣押离不得漏网之鱼禄料罗口闾舍瞒隐毛褐粘滞性鸟箭泥淤飘飘拽拽巧手挈揽啓居庆勉钦贤七条弦榷易署锐意入瘾三咤山东省觞肴实字蜀鸡宿老糖饴同方威威闻命相纠孝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