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禄料的意思、禄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禄料的解释

犹料钱。 唐 宋 间官吏除岁禄、月俸外的一种食料津贴。多折钱发给。 清 代也沿用。《通典·职官十七》“外官则以公廨田收及息钱等常食”原注:“谓内外员外官同正员者,禄料、赐会、会料一事以上并同正员。其不同正员者,禄赐食料亦同正员,餘各给半。” 唐 白居易 《咏所乐》:“官优有禄料,职散无羈縻。”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无羊之月》:“算命之书,以寅午戌三月为无羊之月。以 宋 制,官员于此三月例减禄料。” 清 曹寅 《雨寒书院小酌》诗:“行臺禄料支不前,园官菜把劳担送。”参见“ 料钱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禄料”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一、官方经济补贴(主流释义) 根据的权威文献记载,这是唐宋至清代官员俸禄体系中的特殊津贴:

  1. 性质:属于官吏除岁禄(年薪)、月俸(月薪)外的补充性收入,专用于食料开支,多折合成钱币发放。
  2. 历史沿革:
    • 起源:唐代《通典》明确记载官员俸禄包含“禄料”,白居易诗中“官优有禄料”也印证了其存在。
    • 延续:清代仍沿用该制度,如《周礼》相关注解提到禄料作为官员待遇的组成部分。
  3. 功能:主要用于补贴官员日常饮食开销,相当于古代职务餐饮补助,体现古代俸禄制度的精细化分类。

二、人才比喻(少数用法) 少数文献如将“禄料”引申为成语,解作“才能出众之人”。此用法取“禄”象征官职待遇、“料”喻指才能材料,但该释义在权威历史文献中未见佐证,可能为后世衍生意。

建议:研究古代职官制度时,应采纳第一种释义;若在文学作品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禄料的意思

禄料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人们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经验、学问和技艺。它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所具备的才能和学问。

拆分部首和笔画

禄料的拆分部首是“示”,笔画数为11。其中,部首示表示这个词与宗教、信仰有关,而由11笔画组成的结构则指代了禄料的具体含义。

来源

禄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形成于中国古代社会,被广泛应用于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和评论。禄料可以指代各种知识和学问,例如文学、诗词、历史、哲学等等。它是评价一个人的才能和学问的术语。

繁体

禄料的繁体字为祿料,其中“祿”是一种由部首示和笔画组成的繁体字体,而“料”在繁体中的写法与简体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相较现代有所变化,禄料的古代写法为禄索,其中省略了现代汉字中的“示”部首,而笔画数目保持不变。

例句

1. 他在文学方面有着很高的禄料。

2. 这位画家的禄料很丰富,不仅擅长山水画,还精通人物肖像。

组词

禄料常出现在组词中,例如:

1. 禄料丰富

2. 禄料浅薄

3. 禄料渊博

近义词

禄料的近义词包括才情、学问、才能、文化等。

反义词

禄料的反义词包括无知、浅薄、无才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