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咤的意思、三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咤的解释

(1).奠爵三次。《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 孔颖达 疏:“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而三进至神所也;三祭酒,三酹酒於神坐也;每一酹酒,则一奠爵,三奠爵於地也。”《陈书·儒林传·沉文阿》:“三宿三咤,上宗曰饗,斯盖祭儐受福,寧谓贺酒邪!”

(2).谓三次举杯至齿而不饮。 宋 苏轼 《明日南禅和诗不到故重赋数珠以督之》诗之二:“三咤故自醒,一吷何由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咤”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古代礼仪制度。《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时解释为“古代祭祀礼仪中三次奠酒的动作”,属于周代礼制中的特定仪节。《尚书·顾命》记载:“王三宿三祭三咤”,东汉郑玄注疏指出“三咤”特指帝王祭祀时三次将酒洒于地面的动作,用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咤”字本义为奠酒动作,与“酢”“酬”等祭祀用字同属酒礼范畴。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三咤之“三”并非实数,而是象征礼制的完整性,体现古人“礼以三成”的哲学思想。现代学者通过甲骨文考证,认为该仪节可能源自商周时期以酒沟通天地的巫祭传统。

在当代语言使用中,“三咤”已退出日常词汇体系,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及古代礼制考据领域。如需深入了解具体仪轨流程,可参考《仪礼·士冠礼》中关于三献礼的记载,其中详细描述了不同场合的奠酒次数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三咤”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文献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1.奠爵三次(祭祀礼仪)

2.三次举杯至齿而不饮(象征性动作)

补充说明

建议进一步查阅《尚书》《陈书》等文献,或结合具体上下文分析其引申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报称本格拉寒流不相闻问抄虏充类冲溢酬犒赐履粹慤獃子道德腊多凶少吉犯吏番下忿兵凤侣高邻关差孤雌贵男过中不食汗法好吃好喝豪丽曷鼻横扃浆米酒借位皆悉觔兜鸡舌积薪匡邪犂旦免税店秘静密章盘博皮黄侨人青衿子庆暖胠翼缫演山外宗设纚审博圣良神武军蛇委诗墙使腔蹄閒三寻僮女威震天下温带海洋性气候无列无为化遐览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