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乐曲名,一名《康老子》。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康老子》:“ 康老子 者,本 长安 富家子,酷好声乐,落魄不事生计,常与国乐游处。一旦家产荡尽,因诣西廊,遇一老嫗,持旧锦褥货鬻,乃以半千获之。寻有 波斯 见,大惊,谓 康 曰:‘何处得此至宝?此是冰蚕丝所织,若暑月陈於座,可致一室清凉。’即酬价千万, 康 得之,还与国乐追欢,不经年復尽,寻卒。后乐人嗟惜之,遂製此曲。亦名《得至宝》。”
“得至宝”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学用法区分:
一、本义(历史典故)
指唐代乐曲名,又名《康老子》,来源于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的典故。故事讲述长安富商康老子因挥霍家产,偶然以低价购得波斯商人视为至宝的冰蚕丝锦褥,转卖获利后仍因奢靡破产,乐人为其创作此曲以示感慨。
二、引申义(成语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获得极其珍贵的事物或机会”,强调所得之物的无价性(如:如获至宝)。但需注意,这一用法可能与原典故存在混淆,权威典籍中更倾向其历史本义。
使用建议:
得至宝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得到了特别珍贵的宝物。它形容某种事物或财富非常宝贵、难得一见。在生活中,这个词常用来形容某个珍贵的收藏品、稀有的材料或者特别有价值的东西。
得至宝的拆分部首是「得」、「至」和「宝」。
「得」的部首是「彳」,表示行走的意思,「得」的笔画是2画。
「至」的部首是「土」,表示与地土有关的意思,「至」的笔画是6画。
「宝」的部首是「宀」,表示与房屋有关的意思,「宝」的笔画是8画。
得至宝这个词出自《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贾宝玉在草地上看到一个美丽的石头,认为这是一块非常珍贵的宝石。后来,他将这块石头交给家中的鉴定师傅鉴定,果然证实是非常名贵的宝石。这个故事中的得至宝,就形容了这块珍贵的石头被贾宝玉得到。
得至寶(繁体)。
在古时候,得至宝的写法和现在差不多,没有太大变化。
他终于得到了他心目中的得至宝,一幅古代名画。
失而复得、得意扬扬
珍贵之宝、稀世之宝
不值一提、普通之物
拜物教鸨妇表举秉鞭博通不晓世务采樵常居吃饭处炊烬澹沱东方圣人二何二河水二心两意讹言访义非唯分工合作愤叹刚直不阿高辛搆逆冠剑管见鬼婆婆国际共管龢会洄溯昏眊昏谵降虏戛云精楷霁青帣鞲绝收魁酋辣生生两栖植物靡坚不摧脑胀披抉恰好乔迁之喜奇技淫巧清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深长试航输墨同时推仰托卢娃娃鱼武城弦无患木无迹可求巫山十二峯喜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