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愤叹的意思、愤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愤叹的解释

愤慨叹息。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是乃 仲尼 所以愤叹‘予欲无言’也。”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嗈嗈鸣雁,奋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儔。” 宋 苏轼 《<王定国诗集>叙》:“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 清 唐孙华 《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过者皆愤叹,恨不纵斧斨。”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昔读 宋 明 末野史,尝时时掷书愤叹,而不料竟亲身遇之也,呜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愤叹"是汉语中由"愤"与"叹"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个语义层次:

一、词义构成解析 "愤"取《说文解字》"懑也"之本义,指内心郁结的愤怒情绪;"叹"据《玉篇》"太息也",表叹息之意。二字组合形成"因愤懑而叹息"的复合意象,完整呈现了从情绪积蓄到外在表露的心理过程。

二、语义演变脉络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后汉书·袁绍传》"臣闻昔有哀叹而霜陨,悲哭而崩城者",虽未直用"愤叹",但已具类似情感表达。至唐代,杜甫《秦州杂诗》"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的悲愤咏叹,则完整呈现了该词的现代语义特征。

三、现代语义框架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其核心词义包含:

  1. 因不公产生的激愤感慨,如"见贪腐横行,智者愤叹"
  2. 对时局的痛心感慨,如"志士仁人莫不愤叹时弊"
  3. 带有批判性的悲怆抒发,如"诗人以愤叹之笔书写民间疾苦"

语义考证参考: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第7卷第583页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华书局,2016)第309页 《现代汉语复合词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第132页

网络扩展解释

“愤叹”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析:

基本释义


详细解析

  1. 情感指向
    多用于描述对负面现象(如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等)的强烈情绪反应,兼具愤怒与感叹的双重意味。例如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提到的“幽忧愤叹之作”,即指此类情感表达。

  2. 历史用例

    • 汉代荀悦《汉纪》中以“仲尼愤叹‘予欲无言’”暗喻对现实的失望。
    • 三国嵇康《幽愤诗》中“嗟我愤叹,曾莫能俦”,抒发个人遭遇的悲愤。
    • 清代唐孙华的诗句“过者皆愤叹”,则直接体现公众对历史事件的集体愤慨。

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爱身白譔抱儿当户宝蓝焙烘别具慧眼波势布义裁觚残席唱演春晓打格子甸粟犯言雰雺根尘宫廊雚水灌洗骨肉相残海鹾黑障障匠资简覈礛诸嘉澍击伤剂信开销可愕魁长牢醴里君恡惜洛书髦蛮懵腾冥途齧食弄硶儿嫔息朅休清阴绮诗泅水日东月西三拜九叩上篇上论升跻师役帅司书空匠舜英停居同般头龙橐佗韦絝息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