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清徵的意思、清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清徵的解释

清澄的徵音。徵,五音之一。《韩非子·十过》:“ 师旷 曰:‘不如清徵。’公曰:‘清徵可得而闻乎?’”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二》:“且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故古人名琴,或谓之清徵,或谓之清角。” 明 夏完淳 《九哀·临清流》:“期美人兮 江 干,奏清徵兮玉阑。”

省察;审察。《后汉书·黄琼传》:“阶下不加清徵,审别真伪,復与忠臣并时显封,使朱紫共色,粉墨杂糅,所谓抵金玉於砂砾,碎珪璧於泥涂。” 王先谦 集解:“官本考证曰:‘诸本同,徵,当作徵。’ 惠栋 曰:《古文易》曰:‘君子以徵忿窒欲。’ 郑玄 云:‘徵,清也。’《左传·襄二十七年》云:‘以徵过也。’ 杜预 曰:‘徵,审也。’”徵,一本作“ 澂 ”。参见“ 清澄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清徵"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从音律、文学两个维度解析:

一、音律属性 "清"指音阶中的高音调式,"徵"(zhǐ)为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级音,对应现代简谱的"5"音。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清徵"特指比标准徵音高半音的变调音阶,属雅乐体系中十二律吕的变声系统,常见于祭祀、朝会等庄重场合的礼乐演奏[来源1]。

二、文学意象 在诗词创作中,"清徵"常被借代指代高雅音乐,如《历代诗话》记载宋代诗人陆游曾以"清徵泠然动虚牖"形容超凡脱俗的琴音[来源2]。元代《乐律全书》则强调其"声清而远,能通天地之气"的哲学意蕴,成为文人寄托精神追求的常见意象[来源3]。

三、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记载大司乐掌教"六律六吕",其中"清徵"作为特殊音阶用于调和钟磬之音。汉代郑玄注疏明确指出:"清者,阳声之极;徵者,物盛之音",揭示其蕴含的阴阳哲学观[来源4]。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列为"礼乐制度核心术语",印证其历史地位[来源5]。

网络扩展解释

“清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音乐术语

指清澄的徵音,属于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之一。徵音在古琴等乐器中代表特定音调,具有清越悠扬的特点。例如:

二、引申含义

表示省察、审察,强调对事物的清晰辨析。如《后汉书·黄琼传》用“不加清徵”比喻未明辨真伪。

读音说明

“徵”在此词中读作zhǐ(第三声),而非常见的“zhēng”或误读的“huwēi”。该读音与古代五音体系直接相关,现代汉语中已规范为固定发音。

常见误用注意

部分文献可能将“清徵”误写为“清征”(zhēng),实为字形或注音讹变,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虣露鼻端生火产莳超级大国逞怪披奇愁环除闇搐口儿戳脊梁蜍兔楚王宫从打村行当扈氐首房图凤鸣蜂拥而来赋命工贾孤魂野鬼酣适呵逐挥汗如雨昏惫奸笑缴寝解陶节子进白净价京沈铁路旧望镌降贶别连师寥寞辽事乱业緑头巾美女没下梢尨民捻神捻鬼懦小平均利润气分屈柘山雀生离死别慎护事不师古守制説空孙友昙阳腿杆文秘稳住神儿飨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