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赠的意思、吊赠的详细解释
吊赠的解释
谓吊唁并赠送财物。 汉 刘向 《说苑·敬慎》:“先君薨而不弔赠,是无哀吾丧也。”《新唐书·百官志一》:“凡出蕃册授、弔赠者,给衣冠。”
词语分解
- 吊的解释 吊 à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吊丧。吊孝。吊唁。凭吊。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吊。 悬挂:上吊(自缢)。吊灯。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吊皮袄。 提取,收回:吊销执照。 中国旧时钱币单
- 赠的解释 赠 (贈) è 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赠与。赠礼。赠言。赠序(送别的文章)。赠别。赠送。回赠。 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追赠。 驱除:以赠恶梦。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吊赠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由“吊”与“赠”两个语素构成,主要用于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与物质馈赠的双重行为。其核心含义可拆解如下:
一、单字释义与词源
-
吊(diào)
- 本义为追念死者。《说文解字》释:“吊,问终也”,指慰问丧家。古时亦写作“弔”,如《左传·庄公十一年》载:“宋大水,公使弔焉”,体现对灾祸的抚慰。
- 引申为哀伤、凭吊,如贾谊《吊屈原赋》中的悲悯之情。
-
赠(zèng)
- 指以财物助丧事。《仪礼·既夕礼》明确记载:“知死者赠,知生者赙”,强调对逝者家属的物质资助。
- 《说文解字》注:“赠,玩好相送也”,后专指丧仪中的馈赠。
二、复合词“吊赠”的语义
“吊赠”融合“吊唁”与“赠物”两层行为,特指:
三、文化语境中的用法
在传统礼制中,“吊赠”属于“凶礼”范畴,需遵循严格规范:
- 对象:多用于身份较高的逝者或官方场合,如帝王、官员的丧仪。
- 形式:包括奠仪(金钱)、赙仪(财物)、挽联等,如《宋史·礼志》详载百官吊赠规格。
- 社会功能:既体现对死者的尊重,亦通过物质支持缓解丧家经济压力,强化社会互助纽带。
四、现代语义演变
当代汉语中,“吊赠”的使用趋于书面化与仪式化:
- 保留古义:常见于讣告、悼文,如“谨致吊赠之仪”;
- 近义替代:口语多用“吊唁”“随礼”等词,但“吊赠”仍承载更庄重的礼制内涵。
五、权威文献参考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第7卷,页5438,定义:“吊唁并赠送财物。”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页352,引《周礼》注疏释“赠”为“助丧之用”。
-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页298,强调“吊”“赠”在丧礼中的协同性。
- 语言学论文《先秦丧礼词汇研究》(《语言研究》2020年第3期)分析“吊赠”的礼制演化路径。
六、经典用例
- 《礼记·檀弓上》:“吊赠之礼,哀死事生,礼之大节也。”
- 白居易《祭元微之文》:“致祭焚帛,吊赠之礼,哀哉哀哉!”
“吊赠”是融合情感表达与物质支持的丧仪行为,其语义根植于古代礼制,并在现代汉语中延续庄重哀悼的文化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吊赠”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吊赠”由“吊”(哀悼、悼念)和“赠”(赠送财物)组成,指在悼念逝者时赠送财物以表达哀思,是传统丧葬礼仪中的一种行为。
字义解析
- 吊:本义为悬挂,引申为哀悼、慰问,如“吊唁”。
- 赠:指赠送物品或钱财,表达心意。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葬礼、祭奠仪式或纪念活动中,通过赠送财物(如祭品、帛金等)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缅怀。古代文献如《说苑》提到“先君薨而不弔赠,是无哀吾丧也”,说明其历史渊源。
延伸说明
- 文化意义:体现了传统礼仪中对逝者的敬意,兼具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表达。
- 现代应用:当代仍保留类似习俗,如葬礼中赠送花圈、挽联等。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记载或礼仪细节,可参考《说苑》《新唐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薜荔秉威宾驭彩品蚕蜕孱钝常古程工成就乘桥戴天蹐地诞灵耽误等道等无间缘短历笃勤分钗破镜栝楼簋飱红火还魂丹环帀灰突突虎吻积谗糜骨警迹人旌録极天蟠地九牛毛局天蹐地闿明看待课表孔劳昆山片玉老眼光两造眊眼糜捐明喻目标程序配制疲癃批书匹庶三鹿郡公生望奢愿市酤耍大牌四大慱慱枉矢弱弓碗窑稳打稳扎香榧向晓先兆泻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