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蹐地的意思、戴天蹐地的详细解释
戴天蹐地的解释
犹戴天履地。 明 方孝孺 《曹处士墓碣铭》:“吾先祖考,继世为 宋 民,戴天蹐地,受德泽者三百餘年。”参见“ 戴天履地 ”。
词语分解
- 戴天的解释 .立于天地之间。常以否定式或反诘式表示仇恨之深或可耻之甚。《礼记·曲礼上》:“父之讐,弗与共戴天。”《北齐书·赵郡王叡传》:“今嗣主幼冲,岂可使邪臣在侧,不守之以正,何面戴天?” 明 无名氏 《鸣凤
- 蹐地的解释 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后以“蹐地”喻谨慎戒惧。 唐 白居易 《答冯伉<请上尊号表>》:“虽鸿名未称,每劳蹐地之心。”
网络扩展解释
“戴天蹐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综合权威资料解释如下:
一、发音与基本含义
- 发音:存在两种常见读法,主流为dài tiān jí dì(网页、网页),另一读法为dài tiān sāi dì(网页、网页),可能是古音或方言差异。
- 核心含义:
- 形容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字面指“头顶天,脚踏地”,体现人存在于世的根本状态(网页、网页)。
- 比喻恩德深厚,如天地般广袤包容,常见于感恩或颂扬的语境(网页、网页)。
- 引申为品德高尚、谦逊谨慎,强调既有崇高志向,又脚踏实地(网页)。
二、详细解释与出处
- 语源:出自明代方孝孺《曹处士墓碣铭》:“吾先祖考,继世为宋民,戴天蹐地,受德泽者三百余年。”。此处强调家族世代受宋朝恩泽,暗含对恩德的感念。
- 结构解析:
- 戴天:象征对天道的敬畏与承载;
- 蹐地:“蹐”指小步谨慎行走,引申为脚踏实地、谦逊务实的态度(网页)。
三、用法与近义词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或宾语,如“戴天蹐地,无愧于心”(网页)。
- 近义词:戴天履地(语义相近,强调生存于天地间)。
四、现代应用建议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或正式文体,日常口语较少见。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如表达感恩时侧重“恩德深广”,描述品格时可强调“谦逊与志向并存”。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戴天蹐地》这个词是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能够克服困难与苦难,胸怀天地的伟大境界。下面是有关它的一些细节:
- 拆分部首和笔画:这个词由“戈”、“小人”、“心”、“土”和“⺆”五个部首组成,共有18笔。
- 来源:《戴天蹐地》最早见于《易经·坤卦》之中,用来描述深具韧性与坚强的人物。
- 繁体:戴天蹐地(繁体字)
-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写作《戴天蹐地》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
- 例句:
- 他戴天蹐地,终于成功克服了所有困难。
- 面对困境,我们应该戴天蹐地,勇往直前。
- 组词:戴高帽子、天命蹐地、天府之地等。
- 近义词:胸怀大志、屹立不倒。
- 反义词:心胸狭窄、萎靡不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