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彰叙录。《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车驾亲率羣司,躬行古礼”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魏名臣奏》:“ 文皇帝 旌録先贤,拜 玄 适孙 小同 以为郎中。”《晋书·元帝纪》:“其 吴 之高德名贤或未旌録者,具条列以闻。”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序》:“逮 元嘉 廓祚,圣神纪物,光昭茂绪,旌録旧勋。”
“旌録”是由“旌”与“録”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含义需分别拆解分析。根据《汉语大词典》,“旌”本义指古代用牦牛尾或羽毛装饰的旗帜,引申为表彰、显扬,如《左传》中“旌善惩恶”即强调表彰善行。“録”原指记载、登记,如《说文解字》释为“记之也”,后衍生出收录、采纳之意,如《汉书·艺文志》中“録图书”即指整理典籍。
两字合用时,“旌録”特指对功绩或善行的表彰与记载,常用于古代官方文书。例如《宋史·职官志》记载地方官员需“旌録孝悌”,即要求对孝子贤孙进行褒奖并载入地方志。明代《会典》亦提及“旌録节妇”制度,指通过立牌坊、赐匾额等方式表彰妇女守节行为,并录入族谱。该词体现了中国古代“劝善惩恶”的社会治理思想,兼具精神激励与历史存证的双重功能。
“旌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ng lù,其核心含义是表彰并记录,特指对有功绩、德行或才能的人进行褒奖和载入史册,多见于古代文献和正式文书中。
单字释义
古籍用例
应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记载、诰命文书或追封场合,如南朝颜延之《阳给事诔序》中“旌録旧勋”,指对旧日功臣的褒扬和记录。
“旌録”强调通过官方形式对个人或群体的贡献予以表彰和存档,兼具精神嘉奖与文献留存的含义,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功德的重视。
白日上升宝置便腹碧荷比侔超逸绝尘成坏城主弛政黜落法崔韬逢雌虎大都会大料躭忧方外客风和日美负注羹饭种光霁鼓车国是合任核叙滑石脚跟焦神鯚花景乡旌恤斤械讥平郡阁葵心鎯铛瘣疾理运马屁勃鸣絃千沟万壑七録情憀龟兹日暮路远乳腺炎散木飒焉圣僧市櫎恕亮岁周曭漭贴实剔牙松铜綫陀螺往甯未非温生絶裾五铢衣谢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