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经过有关部门批署的证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及大驾幸 临安 ,丧乱之后,士大夫亡失告身、批书者多。”
(2).批写;记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至於兴某利,除某害,各为条目,每攷令当职官吏从实批书,任满精覈。”
“批书”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历史背景和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批示与审定
指在书籍、文件或文章上批示意见、评论或审定,内容可包含赞扬、批评或建议。例如宋代官员考核时需“从实批书”,记录政绩与过失(《续资治通鉴》引文)。
官方证明文件
宋代指经官府批署的证明文书,如官员的任职凭证(告身)或重要文件。陆游《老学庵笔记》提到战乱后士大夫常遗失此类“批书”。
丧葬习俗相关
在明清文献(如《金瓶梅》)中,“批书”指根据阴阳秘书推断丧事禁忌,并记载丧家礼仪的文书。例如通过生肖推算避讳事项,指导丧葬流程。
文学与历史记述
可指批注或记录行为,如文人批写书札、整理族谱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文献出处,可查阅《老学庵笔记》《续资治通鉴》等原始资料。
《批书》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主要是指对书籍、文稿等进行评批、批注、评点的行为或内容。
《批书》由两个部首组成:扌(手)和片(另一部首,表示纸张)。根据《康熙字典》,扌的笔画数为3,片的笔画数为片3。
《批书》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是指写在古籍上的评点批语。在繁体字中,《批书》的写法为「批書」。
在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批书》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需要参考历史文献或古代书籍的记载。
1. 他在这本书上批书写下了许多精辟的评语。
2. 这位教授对学生的作文经常会进行仔细批书。
批阅、批改、批注、批评、批示
评书、评点、评注
草率、褒扬、肯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