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虎吻的意思、虎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虎吻的解释

老虎口。比喻极危险的境地。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 盗跖 窜躯于虎吻,穿窬先首于沟瀆,而暴虎冯河,愚敢之类,则能有之。”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寄身虎吻,危同朝露,而能抗节玉立,誓不降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易生避难》:“虎吻狼牙几陷矣,何期此地重相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虎吻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虎”与“吻”构成。从构词法分析,“虎”指代猛兽老虎,“吻”本义为嘴唇,合指老虎的口部。在《汉语大词典》中,虎吻被定义为“比喻极危险的境地”,例如“虎口余生”中的“虎口”即与“虎吻”同义。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用动物特征形容人物凶残相。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描写,如老舍《四世同堂》中“虎吻的险境”喻指战争威胁。

从词性演变看,古代多作名词短语使用,如《晋书》载“免虎吻之厄”,现代则衍生出动词用法“虎吻余生”。相关词语包括“虎口拔牙”“虎视眈眈”等含“虎”字的危险类比喻词。

(注:因未获取具体网页链接,本文标注的参考来源均依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纸质权威辞书编纂原则撰写,符合辞书编纂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虎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虎吻(拼音:hǔ wěn)指老虎的嘴巴,比喻极危险的境地。该词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形容身处险境或面临巨大威胁的状态。


二、出处与例句

  1. 文献记载

    • 三国魏·嵇康《明胆论》提到“盗跖窜躯于虎吻”,形容盗跖在险境中逃亡。
    • 晋代桓温《荐谯元彦表》用“身寄虎吻”描述人物在危险中坚守气节。
  2. 现代用法

    • 可形容环境险恶,如:“他孤身闯入毒枭老巢,如投虎吻。”
    • 成语“鸱目虎吻”则形容人相貌凶恶(如“那人鹰钩鼻、薄嘴唇,鸱目虎吻”)。

三、使用注意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案治拜忏白芩巴里报仇保儿别体冰栗秉言残害残虐搽画朝权到大来祷祉大挑额娘風望風雲之志覆疏官鸡蠚麻红绣鞋黄发期户丁恚望监择刉珥洁祀寂薎寄心賫志而殁连欢燎彻陋识落户明贶募人出首倪焕之偏恩铅部青萍乳化杀节嬗替沙蓬升斗沈绵衰分数词树事天柄铁画银鈎体分体会通今未遽央弦吹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