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虎口。比喻极危险的境地。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 盗跖 窜躯于虎吻,穿窬先首于沟瀆,而暴虎冯河,愚敢之类,则能有之。”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寄身虎吻,危同朝露,而能抗节玉立,誓不降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易生避难》:“虎吻狼牙几陷矣,何期此地重相遇。”
“虎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虎吻(拼音:hǔ wěn)指老虎的嘴巴,比喻极危险的境地。该词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形容身处险境或面临巨大威胁的状态。
文献记载
现代用法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虎吻,指虎类动物的嘴唇和牙齿表现出的猛烈攻击或咬合的样子。这个词常用来形容某种动物或人的行为具有凶猛、猛烈的特点。
虎吻的拆分部首为虍和口,虍的拼音是“hū”,口的拼音是“kǒu”。虍的笔画数为1,口的笔画数为3,故虎吻的总笔画数为4。
虎吻一词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在汉字的繁体中,虎吻没有特定的繁写形式。
根据古代拼音字典《玉篇》和《广韵》的记载,虎吻这个词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为「虖吻」。其中,「虖」为虎字的古体,表示虎类动物;「吻」则是指嘴唇和牙齿。由于古代文字的变化和规范化,现在一般使用现代简化字形的「虎吻」来表示。
1. 那只雄狮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利齿,仿佛要向猎物发出一声虎吻。
2. 公司的销售团队向市场发起了一次强有力的虎吻,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1. 组词:虎啸、咖啡、吻合。
2. 近义词:猛咬、猛攻、凶猛。
3. 反义词:温和、和善、友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