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纻舞的意思、白纻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纻舞的解释

盛行于 晋 、 南朝 各代的 江 南民间舞蹈。有独舞和群舞两种。舞者穿轻纱般的白色长袖舞衣,故称。《晋书·乐志下》:“《白紵舞》,案舞词有巾袍之言,紵本 吴 地所出,宜是 吴 舞也。” 南朝 宋 鲍照 《奉始兴王白紵舞曲启》:“被教作白紵舞歌辞,谨竭庸陋,裁为四曲,附启上呈。” 唐 王建 《白紵歌》之二:“城头乌栖休击歌,青蛾弹瑟《白紵舞》。”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白纻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统舞蹈,起源于三国时期吴国,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一、起源与发展

  1. 劳动赞歌
    最初由吴地(今江西宜黄)纺织女工创造,通过简单舞蹈动作赞美纻麻织造劳动成果,具有民间艺术质朴特征。
  2. 宫廷化演变
    晋代起被贵族阶层接纳,南北朝时期成为宫廷常备娱乐节目,表演形式逐渐精致化。

二、艺术特征

  1. 服饰特色
    舞者身着白色纻麻长袖舞衣,布料轻盈如云,凸显飘逸美感,舞蹈因此得名。
  2. 动作风格
    以舞袖动作为核心,结合旋转、踏步,展现“轻盈似云”的柔美姿态,兼具独舞与群舞形式。
  3. 文化内涵
    既是对劳动智慧的礼赞,也融入江南地域文化,后期发展为娱神祭祀的重要形式。

三、历史影响

白纻舞与《白纻歌》结合,成为清商乐代表,其艺术风格影响了后世舞蹈审美,被视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典型文化符号。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光明日报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纻舞

白纻舞是一个词,它由三个字组成:白、纻、舞。下面将对其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方面进行阐述。

1. 拆分部首和笔画

白(107读音,5画):白字的部首是日,表示与“白日”有关,根据笔画的顺序和形状,可以简单地分为横,竖,撇,点几种笔画;

纻(120读音,6画):纻字的部首是纟,表示与纺织工艺、纺织品有关,根据笔画的顺序和形状,可以简单地分为横,撇,捺,点几种笔画;

舞(365读音,15画):舞字的部首是舛,表示与动作、舞蹈有关,根据笔画的顺序和形状,可以简单地分为横,撇,折,钩,捺,点几种笔画。

2. 来源

《白纻舞》是指一种古代的舞蹈形式,舞者穿着白色的纻布衣裳,舞动身姿,表现出优雅的舞蹈动作,充满了古代的文艺氛围。

3. 繁体

白纻舞的繁体写法为「白纔舞」。

4.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白字的古代写法为「白」,纻字的古代写法为「紵」,舞字的古代写法为「舞」。

5. 例句

一个例句可以是:“在古代,皇帝在庆典上邀请舞者表演白纻舞,场面十分壮观。”

6. 组词

与白纻舞相关的组词有:舞者、舞蹈、舞台、表演、庆典等。

7. 近义词

近义词可以是:白纻舞蹈、古舞、古代舞蹈。

8. 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现代舞、当代舞蹈。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