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巾校尉的意思、青巾校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巾校尉的解释

东汉 职官名。 光武 建武 三年初置青巾左校尉官,十五年改青巾校尉为越骑校尉。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后诗文中亦用以泛指武职官员。 唐 韩翃 《送刘将军》诗:“青巾校尉遥相许,墨矟将军莫大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巾校尉是东汉时期设置的禁卫武官职衔,属光禄勋管辖,负责宫廷仪仗与侍卫工作。其名源自校尉佩戴的青色头巾标识,具有鲜明的礼仪与等级象征意义。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青巾

    “青”指深绿色或蓝色(《说文解字》:“青,东方色也”),象征地位尊贵;“巾”为头饰,是汉代武官等级标识。青巾校尉以青色头巾区别于其他校尉(如赤巾的屯骑校尉)。

  2. 校尉

    源于战国军制,“校”指军营编制单位(《集韵》:“校,木栏也,军垒之称”),“尉”为武官职称(《玉篇》:“尉,武官也”)。东汉时校尉属中高级军官,秩“比二千石”。


二、职官职能

青巾校尉专掌宫廷仪仗与禁卫,隶属光禄勋(九卿之一),主要职责包括:


三、历史沿革

该职始设于东汉,为临时性加衔而非常设官职:


四、文化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青巾校尉”成为禁军军官的代称,承载两种文化意象:

  1. 威仪象征

    如《后汉书》载其“执戟列前,青旌耀日”,凸显皇家威严。

  2. 仕途隐喻

    因接近权力中枢,唐宋诗词常以“青巾”喻指近臣,如陆游“青巾校尉遥相顾”暗喻仕途机遇。


参考文献

  1. 职官制度

    《后汉书·百官志二》(中华书局点校本)载光禄勋属官体系。

    《通典·职官十》(王文锦点校)述校尉沿革。

  2. 名物考释

    陈仲安《汉唐职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析汉代校尉服饰等级。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考青巾形制。

  3. 文学用例

    《全唐诗》卷五二七收杜牧《赠猎骑》“青巾校尉慰蹉跎”句。

    《陆游集·剑南诗稿》卷十一(中华书局)相关诗注。

网络扩展解释

“青巾校尉”是东汉时期的军事官职,其含义和演变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历史起源与职能
    该官职由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初设,称为“青巾左校尉”,主要负责军事事务。至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光武帝将其更名为“越骑校尉”,职能仍以统领骑兵为主。

  2. 名称与象征意义
    “青巾”指代士兵头巾颜色,象征军队身份;“校尉”为汉代中高级武官职位,通常统领一营兵力。合并后的名称体现了官职的军事属性。

  3. 文学中的引申用法
    唐代诗人韩翃在《送刘将军》中写道:“青巾校尉遥相许,墨矟将军莫大夸”,此处“青巾校尉”已脱离具体官职,成为武职官员的泛称。

  4. 历史演变与关联
    该官职存在时间较短,后并入越骑校尉体系,成为东汉“五校尉”(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之一,负责京师戍卫与出征作战。

此词既特指东汉初期军事官职,亦在文学语境中扩展为武将代称。若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光武帝纪》及相关唐代诗文。

别人正在浏览...

半纪保龄球便假若财货长消城堞撦冶搊拾触机便发醋溜鱼当风调马滴粉搓酥囮子飞煽光皮散儿光柱子蓇朵儿龟堞裹首寒文幻藴减漕接嘴跻览金镜九百九里山稷禼翁可信陵铄鸰原柳星渌酒卖威马阮觅觅目兵目呼男华南京长江大桥拍纸簿炰燖钱迷心窍乔山侵车情苗讫繄骑置屈郁如圭如璋摄次深惟重虑石堠诵观素膳屠酥闻诵戊方香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