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皲皴的意思、皲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皲皴的解释

粗糙开裂。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松竹之皸皴索籜兮,不若榯笋之可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皲皴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皲”和“皴”二字组成,主要用于描述物体表面因干燥、寒冷或外力作用而产生的裂纹或粗糙状态。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分项阐释其含义:

一、分字释义

  1. 皲(jūn)

    指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开裂的现象。《说文解字》注:“皲,足坼也。” 本义为脚部皮肤皲裂,后泛指皮肤干裂。

    例证:

    《汉书·赵充国传》载“将军士寒,手足皲瘃”,描述将士因严寒导致手脚皲裂冻疮 。

  2. 皴(cūn)

    原指皮肤起皱或粗糙,后引申为物体表面的纹理裂痕。中国画技法中,“皴法”即通过笔墨表现山石、树皮的肌理。

    例证:

    清代《康熙字典》释“皴”为“皮细起也”,强调其表皱裂之意 。

二、复合词“皲皴”的释义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皲皴”为“皮肤受冻而坼裂”,引元代《农书》“冬日手足皲皴,春月入水则痛”为例,说明其与劳动健康的关联 。

  2. 《辞海》(第七版):

    强调该词兼具“皮肤裂开”与“表面粗糙”双重义项,并指出其通假用法(如“龟裂”亦作“皲裂”) 。

四、现代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康熙字典》(清代官修)
  3. 《宣和画谱》(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5.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皲皴”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词义

二、出处与文学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刘禹锡的《问大钧赋》:“松竹之皸皴索籜兮,不若榯笋之可怜”,通过松竹的粗糙开裂反衬笋的柔嫩。

三、词性与用法

四、相关补充

  1. 与“皴”的区别:单字“皴”(cūn)既可表示皮肤干裂(如“手皴了”),也指中国画中山石纹理的绘画技法。
  2. 现代用法: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描述皮肤或自然物的开裂现象,如“寒冬使树皮皲皴”。

如需进一步了解“皴”的绘画技法或其他引申义,可参考古籍或艺术类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仁扮故事不二味钗佩陈酒驰想楚子屙尿饵食非服凤凰诏馥芬赋赏浮喧负怨刚玉公共课管鲍交贯鹄顾言罕罼恨命户辩喙争矜夸菊水癞痢拦街里程计馏分离远露囤卖珠玛瑙满替懵腾名实抿刷暮世难更仆数男圻仆遬切切此布清燕屈贾群秽诎意三襄夷属续私感绥接台坊筒瓦土利忳忳无寄兀然香魂向荣栙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