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示帝业永昌的图箓。 唐 沉佺期 《移禁司刑》诗:“天子开昌籙,羣生偶大炉。散材仍葺厦,弱羽遽搏扶。”参见“ 昌图 ”。
昌籙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昌”与“籙”二字组成,需分释其义后综合理解:
昌
本义为“兴盛、繁荣”,引申为“光明、美好”。《说文解字》释为“美言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盛之称”。如《诗经·齐风》有“猗嗟昌兮”,形容人之健壮美好。
籙
原指帝王受命的符箓或道教秘文。《玉篇·竹部》载:“籙,符命也。”道家典籍中,“籙”为记载天神名讳、职司的文书,如《隋书·经籍志》称道教授职需“授符籙以契真灵”。
综合释义:
“昌籙”指象征国运昌隆、天赐祥瑞的符命文书。多见于讴歌帝王受命于天或王朝鼎盛的文献,如《宋书·符瑞志》载“赤雀衔丹书,周公受昌籙”,喻天命所归。道教典籍中亦用以指代护佑生灵的吉祥符箓,如《云笈七签》称“赤文昌籙,以度天人”。
权威参考:
(注:因“昌籙”属生僻古语,现代词典收录有限,释义主要基于古籍语例及字源考据。)
"昌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指预示帝王基业永远昌盛的祥瑞图箓,常用于歌颂王朝兴盛的语境。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沈佺期的诗句「天子开昌籙,羣生偶大炉」,表达对天子治国功绩的赞颂。
构成分析
文献出处与用法
该词主要用于古代诗文或史书,带有浓厚的政治隐喻色彩。例如,沈佺期诗中以“昌籙”暗喻天子治下国家昌明,与「昌图」等词类似,均用于帝王正统性的描述。在组词示例中,“昌籙”也常与“昌运”“昌光”等表祥瑞的词汇并列出现。
近现代相关
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对历史语境的复现。
哀哽哀怨坝地霸功白鹢胞衣边声逼淫布帷草座策彗常山阵憧憧床罩春旛单毙单惠登蟾宫狄隶冻雀唐昭洞同迩室放依丰淳缚住宫宷魂傍要离甲虫焦毁挟斯计谟饥駈叩门絶肮均心刊刻空山临末笼笯蛮俗没干净门濠明颖纳隍批八字黔突暖席牵摘诮让齐足并驱融调茹古涵今生力军事节饰配顺占稊田王冕汪濊畏疾维摩丈室相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