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的意思、地核的详细解释
地核的解释
[the earth's core] 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360公里,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不同
详细解释
从2900公里深处开始的地球中心部分。
词语分解
- 地的解释 地 ì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 核的解释 核 é 果实中坚硬并包含果仁的部分:桃核。杏核。 像核的东西:核细胞。核酸。核心(中心)。结核。原子核。核子。核反应。核武器。 仔细地对照、考察:核定。核计。核实。核算。核查。 翔实正确:其文直,其事
网络扩展解释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结构层,位于地幔之下,由高温、高密度的金属物质组成。以下是关于地核的详细解释:
1.结构与分层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 外核:深度约2,890至5,150公里,呈液态,主要由铁、镍及少量轻元素(如硫、氧)组成。液态外核的对流运动是地球磁场(磁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 内核:深度约5,150公里至地球中心(约6,371公里),因极高的压力(约330-360万大气压)呈现固态,成分以铁镍合金为主。
2.物理特性
- 温度:外核温度约4,000–5,000°C,内核温度可能高达5,400–6,000°C,接近太阳表面温度。
- 密度:地核平均密度约11-13克/立方厘米,远超地表岩石(约2.7克/立方厘米)。
3.形成与演化
地核形成于约45亿年前地球早期分化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如铁、镍)因密度大下沉至中心,轻物质上浮形成地幔和地壳。内核的固态结构可能在地球演化后期逐渐形成。
4.科学探测方法
科学家通过地震波(如纵波和横波)的传播差异推断地核状态。例如,横波无法通过液态外核,而纵波在液态外核中速度显著降低,内核因高压恢复固态特性。
5.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 磁场保护:外核液态金属的对流产生“地球发电机效应”,形成保护生物免受太阳风伤害的磁场。
- 热量传递:地核热量通过地幔传递,驱动板块运动和火山活动。
扩展阅读
近年研究提出内核可能存在更复杂的结构(如超离子态铁),但尚无定论。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地球物理学专著或权威期刊论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地核》这个词是指地球的核心部分,也即地球的内部中心,主要由熔融的金属铁和镍组成。以下是关于《地核》一词的更多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地核》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土和玄,并且共有7个笔画。
来源:《地核》一词来源于汉语,用以形容地球内部的核心部分。
繁体:《地核》这个词的繁体写法与简体写法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地核》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地核是地球内部最热的部分,具有高温和高压的环境。
组词:地核属于一个词语,没有明确的其他组词方式。
近义词:地球内部的核心也可以用地心来表示,与地核的意思相近。
反义词:地壳是与地核相对的,指地球表面的固壳。
希望以上的信息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