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逵的意思、通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逵的解释

犹通途。《晋书·列女传·王广女》:“今死自吾分,不待汝杀,但恨不得梟汝首於通逵,以塞大耻。”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行》:“密亲丽华苑,轩甍饰通逵。” 宋 梅尧臣 《送王学士知亳州》诗:“金鼓鸣两旁,壶浆拥通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逵(tōng kuí)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由“通”与“逵”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四通八达的大道,尤指古代都城或重要城邑中宽阔且连接各方的干道。以下从权威词典及文献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与构词分析

  1. 通(tōng)

    《说文解字》释为“达也”,本义为无阻碍、畅达,引申为连接、贯穿。在“通逵”中强调道路的贯通性与连接功能。

  2. 逵(kuí)

    《尔雅·释宫》载:“九达谓之逵”,指多条道路交汇的枢纽。东汉刘熙《释名》进一步说明:“逵,葵也,草木之根四通者也”,以草木根系比喻道路的辐射状通达。

二、复合词“通逵”的完整释义

三、文献用例与权威佐证

  1. 古代典籍:
    • 《左传·隐公十一年》载郑庄公“出于通逵”,杜预注:“逵,道方九轨也”,指可容九辆马车并行的官道。
    •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称洛阳“通逵百廛”,形容其街道纵横、市井繁华。
  2. 近现代辞书:

    《汉语大词典》明确收录“通逵”词条,释义为“四通八达的大道”,并引《宋史·舆服志》“京城通逵,竖立华表”为证。


四、与近义词的辨析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按引用顺序):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刘熙《释名·释道》(上海古籍出版社《释名疏证补》)
  3. 张衡《西京赋》(《文选》卷三)
  4. 《左传》杜预注(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5.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10卷第298页)

网络扩展解释

“通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1. 基本含义
    原指四通八达的大道(即“通途”)。例如《晋书·列女传》中“枭汝首于通逵”,南朝谢灵运诗句“轩甍饰通逵”,均用此意。现代汉语中这一用法较为罕见,多见于古籍。

  2. 现代延伸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形容词性成语,形容“人在多个领域造诣深厚”。例如:“通逵之才”“在数学和物理领域通逵”。但需注意,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当代对字面义的引申或误用。

建议参考优先级:若阅读古籍文献,应采用第一种解释;若在现代语境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为“多领域精通”的引申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阿谀逢迎白菌八角莲半对数榜额常类澄清喘蝡吹毛剑風筌扶匡覆讯告绝高识圪弹光前啓后冠佩孤公故知黑花蛇鸿流花甎灰没鹄岭架话娇娘皎日节法警夜钟谨身讥弹鸠率开荒剑马主民猷男拜弄音漂啮聘问魄荡魂飞前瞻青盐起繇七志取怜深瞑手作双管齐下題地偷俗托躬忘餐晩憩襄尺乡夫枭桀閕然西教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