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投闲置散的意思、投闲置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投闲置散的解释

[throw on the scrap-heap;stay idle] 未被重用,放在闲散的地位上

详细解释

亦作“ 投閒置散 ”。置于闲散职位。谓不被重用。 唐 韩愈 《进学解》:“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十:“ 高宗 狩 维扬 ,移蹕 临安 ,国步阽危,至此极矣,而进取之士终以和戎为讳,此翰林 莫公 所以投闲置散,至於老死不用。” 清 钱谦益 《南京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袁中道授承德郎制》:“少负修能,长为民誉, 江 汉 之间,炳然有声。及其飞华夷路,栖迟寒氊,投閒置散,頡頏岁年,可谓有道矣。”


见“ 投闲置散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投闲置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óu xián zhì sàn,其核心含义指将人才或事物安置在清闲、不重要的位置上,使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下从词典释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详细解析:


一、成语释义

  1. 字面与引申义

    • 投:放置、安放。
    • 闲/置:空闲、不重要的职位或位置。
    • 散:闲散、无具体职责。

      整体释义:指将人或物安排在无关紧要的闲散职位上,使其才能无法施展。常比喻人才被埋没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2. 权威词典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比喻义:“比喻有才能的人不被重用,或重要事物未被合理利用。”


二、出处与典故

此成语典出唐代文学家韩愈《进学解》: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上下文意为:自己才能不足,被安置在闲散职位上是理所应当的(表面自谦,实为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来源:韩愈《昌黎先生集》,中华书局校注本


三、用法与例句

  1. 语法功能

    多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强调对人才或资源的不当安置。

    示例

    • 公司忽视核心技术团队,导致专家被投闲置散,项目进展缓慢。
    • 这些设备长期投闲置散,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2. 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束之高阁、大材小用、牛鼎烹鸡
    • 反义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重任在肩

      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崇文书局,2015年版)


四、现代应用场景

该成语多用于批判人才管理或资源配置的失当,常见于职场、社会评论等领域:

“部分单位在人才引进后缺乏科学规划,使高层次人才投闲置散,违背了用人初衷。”

——摘自《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破解人才闲置困局》

网络扩展解释

“投闲置散”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将人或事物安置在无关紧要的职位上,使其不被重用或重视。核心含义强调“未被合理任用”或“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二、出处与典故

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韩愈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自己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闲职的境遇。

三、结构与用法

四、例句与辨析

清代吴趼人《痛史》中例句:“不过封他一个归命侯,将他投闲置散罢了。”。此例通过历史典故,说明该词常用于描述人物在政治斗争中被边缘化的状态。

五、补充说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进学解》原文或相关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败材伤锦白酋百无一能标拔表丈怲怲冰厅彩球侧目而视豺心赪怒撮箕打抽丰弹歌帝牲亸神枋国浮员棍棒华渚回岩忽微简装解心惊梦遽亟客室恐惕矻矻雷惊蕈邻和梨筒留日礼意麦秀寒秘密教铭辞喷薄千了万当前置钦器亲谒赏録圣兵施疗双门说载殊悬檀印逃恶天下第一铁嘴图书室未达一间下忱逍遥公侠术谐给胁肩低首斜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