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弊清源的意思、杜弊清源的详细解释
杜弊清源的解释
[stop all corrupt practices to clean up source] 杜绝弊端,廓清来源
详细解释
杜绝弊端,廓清来源。 清 林则徐 《烧毁匪船以断英船接济折》:“臣等仍多派妥干员弁,於各口加倍严查,总期杜弊清源。”
词语分解
- 杜的解释 杜 ù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阻塞(?),堵塞(乮 ):杜绝。杜塞(乮 )。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
- 清源的解释 亦作“ 清原 ”。.清理本源。谓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籑二百章,以应大辟。”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第既经开动,其为畏惮可知,亟应
网络扩展解释
杜弊清源是汉语成语,读作dù bì qīng yuán,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
基本解释
意为"杜绝弊端,廓清来源",指通过彻底消除不良现象来正本清源。
-
成语出处
最早见于清代林则徐的奏折《烧毁匪船以断英船接济折》:“臣等仍多派妥干员弁,于各口加倍严查,终期杜弊清源。”。
-
用法特点
- 语法结构为联合式成语,作谓语、定语使用,强调对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 中性色彩,多用于政治、社会治理等严肃语境,例如整顿吏治、改革制度等场景。
-
例句与延伸
- 例:“他向上级进献杜弊清源的报告”;
- 英文可译为“stop all corrupt practices to clean up source”。
-
现代意义
该成语常用于强调系统性整治,如反腐败、消除制度漏洞等场景,体现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治理理念。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词典及历史文献,如需更多例句或近义词,可参考相关语言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杜弊清源”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阻止恶习,清除祸根。这个成语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杜和弊清源。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哀公九年》中。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是「杜弊淸源」。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整体意思并无太大差别。以下是一个例句:“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杜弊清源,以净化社会风气。”这个成语的一些相关组词可以包括:“杜绝恶习”、“清除祸害”等。离义词方面,可以考虑用“容忍坏习惯”、“庇护罪恶”等。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