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和鹄的意思、和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和鹄的解释

广东 对鹪鹩的俗称。 清 范端昂 《粤中见闻·物部》:“鵠,一名鷦鷯,一名巧妇鸟, 粤 俗呼曰和鵠。” 清 俞洵庆 《荷廊笔记·和鹄卦》:“ 粤 中卜者笼一鸟,似雀而无斑点,俗呼和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和鹄”一词为古汉语复合词,需拆分释义并溯源典籍:


一、“和”的释义

  1. 本义与引申

    “和”本指古代射礼中的箭靶,亦称“侯”。《周礼·考工记·梓人》载:“张皮侯而栖鹄”,郑玄注:“侯谓以皮饰侯,鹄谓栖于侯中者。”此处“侯”即箭靶主体。

    来源:汉典网“和”字条(www.zdic.net/hans/和)引《周礼》注疏。

  2. 通假关系

    “和”通“侯”,《小尔雅·广器》明确:“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印证“和”为箭靶代称。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23页。


二、“鹄”的释义

  1. 核心义项

    “鹄”本指天鹅(如《庄子·天运》:“鹄不日浴而白”),在射礼中专指箭靶中心的圆心。《礼记·射义》云:“故射者各射己之鹄”,郑玄注:“鹄,靶心也。”

    来源:汉典网“鹄”字条(www.zdic.net/hans/鹄)引《礼记》注。

  2. 象征意义

    因鹄毛色纯白且目标显著,古人以之比喻靶心,引申为“目标”或“标准”,如成语“中鹄”。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2卷第1073页。


三、“和鹄”的复合含义

“和鹄”为并列结构,指箭靶整体(和/侯)与靶心(鹄),代指射箭的目标。如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载:“射者以‘和鹄’为的,犹言求中正鹄。”

来源:国学大师网《茶香室丛钞》原文库(www.guoxuedashi.com)。


四、古籍例证

  1. 《周礼·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贾公彦疏:“侯即今之垛,鹄即今之的。”
  2. 《仪礼·大射》:“设乏去侯西十、北十。”郑玄注:“侯谓所射布也,鹄居其中。”

结论:“和鹄”是古代射礼术语,“和”(侯)为箭靶主体,“鹄”为靶心,合称强调射箭的完整目标体系,体现古人“正己求中”的礼射精神。

网络扩展解释

“和鹄”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和来源分析:

一、方言含义(主要释义)

  1. 广东对鹪鹩的俗称
    根据清代文献记载,“和鹄”是广东地区对鹪鹩的别称。鹪鹩是一种体型小巧的鸟类,俗称“巧妇鸟”,因其善于筑巢而得名。例如:
    • 清·范端昂《粤中见闻·物部》提到:“鵠,一名鷦鷯……粤俗呼曰和鵠”;
    • 清·俞洵庆《荷廊笔记·和鹄卦》也记载粤中占卜者用此鸟,称其“俗呼和鵠”。

二、成语含义(需谨慎考证)

  1. 和谐共处、共同前进的比喻
    部分网络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成语,取“鹄与雁和谐飞行”的意象,比喻人际关系或团队合作中的和睦与共同进步。但此释义缺乏权威文献佐证,且未见于传统成语词典,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传。

三、补充说明

“和鹄”的方言含义更具历史依据,成语解释需谨慎对待。

别人正在浏览...

白莲池板斧宾牟侧言称帝称王城市居民春台摧拨大贝呆厮得对叠韵二十五絃负垒干城章嘉峰橄榄石革除诟悖勾脸归整钴鉧潭过道轰隐会魁回植活碌奸説交价今本金轮朝课订捞嘴累迹连口露田辗顾泥坯骈指评说蒲卢前册且字侵抄寝宫寝堂栖栖遑遑三术神脑慎始慎终十八省琐里堂邑腾蹀通曙望夫歌宛转绳炜燿象法枭枭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