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底定的意思、底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底定的解释

(1).达到平定。《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 蔡沉 集传:“底定者,言底於定而不震荡也。”底,一本作“ 厎 ”。

(2).引申指平定;安定。《周书·尉迟运传》:“ 东夏 底定,颇有力焉。” 宋 王禹偁 《平阳公主赞并序》:“卒见削平多垒,底定京师。” 明 李贽 《与凤里》书:“一身漂泊,何时底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底定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核心含义,其释义与用法均具有权威文献依据:

一、根本平定;彻底安定

指从根本上终结动荡,实现稳固的秩序。此义强调对局势的完全掌控与终结性治理。

权威依据:

《汉语大词典》释为“平定,安定”,如《尚书·禹贡》“震泽底定”指太湖流域水患根治,疆域稳固。

《辞源》引《后汉书·班固传》“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李贤注:“底,致也;定,安也”,引申为彻底平息。

现代用例:

常见于历史政治文本,如“底定边疆”指彻底巩固边疆统治(参见《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

二、最终确定;确立

表示事情经过充分考量后形成不可变更的结论或安排。

权威依据: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列“确定,决定”义项,如“方案已底定”。

《汉语大字典》释“底”有“尽头”“终结”义,故“底定”含“终结性确认”之意。

现代用例:

多用于正式决策场景,如“政策底定”“规划底定”(见国务院公报文件表述)。

补充说明

该词属书面语,今多用于历史、政治、学术领域,日常口语较少使用。其双重含义均强调行为的彻底性与终局性,核心语义古今一致。


参见:

网络扩展解释

“底定”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多层次的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本义
    指事物的底部或基础稳定,不易动摇。例如《书·禹贡》中“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描述地理环境的平定稳固。

  2. 引申义
    多用于形容局势、人心的平定与安定。如《周书·尉迟运传》提到“东夏底定”,即指地区的政治稳定。


二、详细解释

  1. 历史语境中的“平定”
    常见于古籍,强调通过行动达成稳定状态。例如《南史·齐高帝本纪》记载“信宿之间,宣阳底定”,描述军事行动后局势的迅速安定。

  2. 现代用法
    可比喻心态、计划的确定。如“情况尚未底定”表示事情未完全确定。


三、用法示例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可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进一步查阅完整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艾气百王八觉襃厉报怨保泽背敌表着补遂产后风城防臣子醇酒雏子错缪打滑挞胆瓶蕉稻畦颠扑不破东飘西徙断折恩假寡孀孤军奋战寒惨惨翰薮话把戏皇猷画押混澒靃靡靡简弃矫躩嫁衣经魁鲸鹏京丘烬溺酒榜揩摨老婆子蠡渎硫黄茅竹目卧拿搭盘领青豆侵冤芞舆渠率润玉三馆伤悲疝瘕诗肩瘦甜俏下店献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