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底定的意思、底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底定的解釋

(1).達到平定。《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 蔡沉 集傳:“底定者,言底於定而不震蕩也。”底,一本作“ 厎 ”。

(2).引申指平定;安定。《周書·尉遲運傳》:“ 東夏 底定,頗有力焉。” 宋 王禹偁 《平陽公主贊并序》:“卒見削平多壘,底定京師。” 明 李贽 《與鳳裡》書:“一身漂泊,何時底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底定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核心含義,其釋義與用法均具有權威文獻依據:

一、根本平定;徹底安定

指從根本上終結動蕩,實現穩固的秩序。此義強調對局勢的完全掌控與終結性治理。

權威依據:

《漢語大詞典》釋為“平定,安定”,如《尚書·禹貢》“震澤底定”指太湖流域水患根治,疆域穩固。

《辭源》引《後漢書·班固傳》“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李賢注:“底,緻也;定,安也”,引申為徹底平息。

現代用例:

常見于曆史政治文本,如“底定邊疆”指徹底鞏固邊疆統治(參見《中國曆史地理學論著索引》)。

二、最終确定;确立

表示事情經過充分考量後形成不可變更的結論或安排。

權威依據: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列“确定,決定”義項,如“方案已底定”。

《漢語大字典》釋“底”有“盡頭”“終結”義,故“底定”含“終結性确認”之意。

現代用例:

多用于正式決策場景,如“政策底定”“規劃底定”(見國務院公報文件表述)。

補充說明

該詞屬書面語,今多用于曆史、政治、學術領域,日常口語較少使用。其雙重含義均強調行為的徹底性與終局性,核心語義古今一緻。


參見:

網絡擴展解釋

“底定”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次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本義
    指事物的底部或基礎穩定,不易動搖。例如《書·禹貢》中“三江既入,震澤底定”,描述地理環境的平定穩固。

  2. 引申義
    多用于形容局勢、人心的平定與安定。如《周書·尉遲運傳》提到“東夏底定”,即指地區的政治穩定。


二、詳細解釋

  1. 曆史語境中的“平定”
    常見于古籍,強調通過行動達成穩定狀态。例如《南史·齊高帝本紀》記載“信宿之間,宣陽底定”,描述軍事行動後局勢的迅速安定。

  2. 現代用法
    可比喻心态、計劃的确定。如“情況尚未底定”表示事情未完全确定。


三、用法示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進一步查閱完整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傍費拔腿犇呼變色易容表面文章寵狎丑比帱革徂謝大統曆疊變冬裘夏葛都藍凡侶豐上削下剛強告喪乖常國戒號呶合市華清池溫泉會館蕙心纨質見獨矯訛瘕疝基桢眷歆決疑伉聲口内鵾絃臨時抱佛腳隆恩樓桑裡栌栱路用緑袍昧道梅林止渴年度煗寒琵琶槽期會傾河攲斜榮悴石檢守兼束湍速就逃命網球王山人校刻笑靥兒小竈下妾蝦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