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遂的意思、补遂的详细解释
补遂的解释
古国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 神农 伐 补遂 ; 黄帝 伐 涿鹿 而禽 蚩尤 …… 武王 伐 紂 ; 齐桓 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 高诱 注:“ 补遂 ,国名。” 鲍彪 注:“ 补遂 ,国名,未详。”
词语分解
- 补的解释 补 (補) ǔ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补。补葺。亡羊补牢。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 益处:不无小补。于事无补。 挖剜 笔画数:; 部首:衤; 笔顺编号:
- 遂的解释 遂 ì 顺,如意:遂心。遂愿。 成功,实现:未遂。功成名遂。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遂止。 通达:“何往而不遂”。 进,荐:“不能退,不能遂”。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补遂”是一个古代词语,主要含义如下:
一、基本解释
补遂(拼音:bǔ suì)指中国古代的两个部落或小国名称,常见于传说中神农氏时期的征伐事件。据《战国策·秦策》记载:“神农伐补、遂”,《路史·后纪三》也提到神农因“补、遂不供”而征讨,最终平定万国。
二、历史背景
- 部族战争:补、遂是原始社会末期与神农氏对立的两个部落,神农氏通过征伐补遂,成为早期部族战争的代表性事件。
- 文献异文:部分典籍(如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将“补遂”写作“斧遂”,可能是通假字或传抄差异。
三、补充说明
- 字形与读音:注意“遂”的读音为suì,而非suí(个别网页注音有误)。
- 文化意义:这一词语反映了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间的冲突与整合,是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地理位置或相关考古发现,建议查阅《战国策》《路史》等古籍原文或权威历史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补遂》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思是补救、弥补。它的拆分部首是衤和辵,笔画数为11。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
在繁体字中,补遂的写法是「補遂」。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相似的形状。
以下是一些关于《补遂》的例句:
1. 我们要尽快采取措施补遂这个错误。
2. 请你帮我想想如何补遂这个遗憾。
《补遂》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的词组,例如「补遂措施」、「补遂计划」等。它的近义词可以是「弥补」、「弥合」等,反义词可以是「弃而不顾」、「任其自然」等。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我会随时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