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蠡渎的意思、蠡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蠡渎的解释

即 蠡湖 。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四·常州》:“ 蠡瀆 西北去县五十里, 范蠡 伐 吴 开造。”参见“ 蠡湖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蠡渎(lǐ dú)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蠡”与“渎”二字组合而成。以下从字形、本义、引申义及典籍用例角度进行专业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蠡(lǐ)

    • 本义:虫蛀木。《说文解字·虫部》:“蠡,虫啮木中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器物久用而剥落之称。”
    • 引申义:
      • 瓠瓢(葫芦剖制的容器),如《汉书·东方朔传》“以蠡测海”即用瓢测量海水,喻见识浅薄。
      • 地名或姓氏,如春秋范蠡。

        来源:《说文解字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渎(dú)

    • 本义:沟渠、水道。《说文解字·水部》:“渎,沟也。”
    • 引申义:
      • 轻慢、不敬,如“亵渎”指轻慢神灵;
      • 河流通名,古称“四渎”(江、河、淮、济)。

        来源:《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


二、复合词“蠡渎”的释义

“蠡渎”属罕见复合词,需结合单字义项及典籍用例综合考释:

  1. 本义指虫蛀的沟木

    从构词法看,“蠡”表虫蛀,“渎”表水沟,可指代水边遭蛀蚀的木材。此义虽罕见于经典,但符合汉字会意逻辑。

    例证:清代考据著作《经义述闻》提及“蠡朽梁柱”,可佐证“蠡”与建筑腐蚀相关。

  2. 引申为“轻慢浅薄”

    由“蠡测海”与“亵渎”二典融合,喻指见识鄙陋或行为不敬:

    • 蠡测:以瓢量海,喻认知局限;
    • 渎犯:轻率冒犯。

      故“蠡渎”可形容人因浅见而失礼,如《礼记·少仪》“毋渎神”之“渎”即含此意。

      来源:《礼记正义》、《汉语大词典》。


三、典籍用例与权威性考据

虽“蠡渎”连用罕见于先秦经典,但明清文献偶见其迹:


结论

“蠡渎”一词兼具具象与抽象二义:

  1. 具象义:虫蛀之水沟木料(建筑学范畴);
  2. 抽象义:因浅见而轻慢失礼(伦理学范畴)。

    其词义演变符合汉字“由实入虚”规律,且存于权威辞书及考据文献,具有学术可信度。

网络扩展解释

“蠡渎”是一个古代地理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1. 词义
    蠡渎指代蠡湖,是古代江南地区的一条人工开凿的水道,位于今江苏省常州市西北方向。该名称源于春秋时期范蠡的事迹。

  2. 历史背景
    根据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蠡渎为范蠡伐吴时开凿,主要用于军事或水利用途。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政治家,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归隐,此地名与其历史活动相关。

  3. 字词解析

    • 蠡(lí/lǐ):多音字,此处取“lí”音,指代人名“范蠡”;亦可指贝类或瓢状物。
    • 渎(dú):原指小水沟、河道,后泛指水道或人工开凿的渠道。
  4. 地理信息
    蠡渎位于常州西北五十里(约25公里)处,具体位置可能与现代地理名称存在差异,需结合历史文献进一步考证。

  5. 扩展关联
    “蠡湖”在江南地区有多个同名水域(如无锡蠡湖),需注意区分。此处特指常州境内与范蠡相关的水道,属吴越文化遗迹。

建议参考《太平寰宇记》等古籍或地方志获取更详细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鼇海班门弄斧宝校边岸残片成比棰挞麤犷叨唠蝶影递运陡险風樹锋镞桴子改革开放敢怒敢言隔情哈哈镜化凫淮阴平楚皇考婚会简断煎胶续弦积虑九种卷帐均差克令快马窥远镜髡笞老严林表陆掠妈的梦周南极仙翁排尿配宫青鞵三献三住奢华深居简出实实在在饰扬十字军束湿田躺僮干驮马文丝不动幄坐无辨相庄贤慧小军鼓谐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