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箫笳的意思、箫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箫笳的解释

管乐器名。笳即胡笳。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若夫觴酌凌波於前,簫笳发音於后。”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须臾醉起簫笳发,空见红旌入白云。” 宋 苏舜钦 《游南内九龙宫》诗:“簫笳迭终日,旌仗展无穷。”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箫笳"是古代两种管乐器的合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箫笳由两种乐器组成:

  1. 箫:单管竖吹的竹制乐器,音色清幽,常用于独奏或合奏。早期的排箫由多根竹管排列组成,后发展为单管洞箫。
  2. 笳(胡笳):起源于西北游牧民族的双簧管乐器,汉代传入中原,形似筚篥,早期用卷芦叶制成,后发展为竹制带簧片的结构。

二、历史文献记载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植《与吴季重书》:"簫笳發音於後",唐代卢纶诗句"须臾醉起箫笳发"、宋代苏舜钦"簫笳迭終日"等文献均有记载。

三、音乐特征 两种乐器常配合使用,形成特殊音效: • 箫声悠远空灵 • 笳声苍凉浑厚 这种组合常见于古代宫廷雅乐和边塞军乐,既能表现清雅意境,又能营造悲壮氛围。

四、文化关联 笳的特殊音色催生了著名琴曲《胡笳十八拍》,相传为蔡文姬所作,成为古代音乐文学的重要题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箫笳

《箫笳》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为“箫”和“笳”。

部首是指一个汉字的主要部分,它可以用来帮助查找字典和学习字形。其中,“箫”的部首是“竹”(zhú),而“笳”的部首是“竹”(zhú)。

笔画是指一个汉字的基本笔画数目和顺序。根据汉字书写规范,“箫”这个字由11个笔画组成,而“笳”这个字由11个笔画组成。

《箫笳》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音乐乐器。箫和笳都是古代的吹奏乐器,箫是一种长的竹管乐器,笳则是一种短的竹管乐器。

在繁体字中,“箫”和“笳”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只是笔画形状稍微有所不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有些字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箫”在古代常使用“蕭”来代替,而“笳”则常使用“筴”来代替。这些变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来展示“箫笳”这个词的使用情况:

1. 他技艺精湛地吹奏着箫笳,引来了众多观众的赞赏。

2. 这首曲子以箫笳为主旋律,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组词:吹箫、乐笳、箫声、笳韵。

近义词:箫笙(xiāo shēng)、笳薨(jiā hōng)。

反义词:笛子、簧笛。

别人正在浏览...

阿谄把截便马才辨沉毅寡言醇醲磁瓦翠簪灯筩方言風旨浮伪光蛋谷产过得硬鼓鼗鹤陇宏钜华乐黄瘦晦黑监户捡押椒殿院接淅禁钱姬周积祖涓细看候靠常趷蹬棱睁神矛渝马牙褶扪虱而言面如冠玉魔惑墨客骚人排忧解难请俸求助七支桡歌如在释结顺幸蒜钵子酸苦铁骑儿罔浪韦编违离文房四士五欲闲迭项日感梦翔畋相猷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