枘凿的意思、枘凿的详细解释
枘凿的解释
《楚辞·九辩》:“圜枘而方凿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入圜凿,其能入乎?”枘、凿,榫头与卯眼。枘圆凿方或枘方凿圆,难相容合。后因以“枘凿”比喻事物的杆格不入或互相矛盾。《新唐书·高适传》:“而言利者,枘凿万端。” 宋 叶适 《贺叶丞相》:“盖上之相信,无枘凿之乖;故己得专行,有符节之合。”
词语分解
- 枘的解释 枘 ì 榫头,用以插入另一部分的榫眼,使两部分连接起来:枘凿(“方枘圆凿”的简语,喻格格不入)。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凿的解释 凿 (鑿) á 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穿孔,挖掘:凿孔。凿井。凿通。 器物上的孔,是容纳枘(榫头)的。 明确,真实:凿凿。证据确凿。 笔画数:; 部首:凵;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枘凿”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字面意义:枘(ruì)指榫头(凸出的木结构),凿(záo)指卯眼(凹入的孔洞)。两者需契合才能固定木构件。若枘与凿的形状不匹配(如圆枘对方凿或方枘对圆凿),则无法相容。
- 比喻意义:引申为事物之间矛盾对立、格格不入的状态,或形容人与环境、观念无法调和。
二、出处与演变
-
文学典籍:
- 最早见于《楚辞》,如《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及《九辩》“圜枘而方凿兮”,以木工术语隐喻贤者与世俗的冲突。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以“方枘圜凿”强调两者无法兼容。
-
后世发展:
- 唐宋时期广泛用于诗文,如宋叶适《贺叶丞相》中“无枘凿之乖”,形容人际关系和谐无矛盾。
三、用法与示例
- 描述矛盾:多用于抽象语境,如思想分歧、制度冲突等。例:“改革方案与旧制枘凿,推行受阻。”
- 形容性格:指人刚直不屈,难以妥协。例:“他性情方正,常与世枘凿。”
四、读音与结构
- 拼音:ruì záo(“枘”易误读为nèi,需注意)。
- 语法:可作主语或宾语,如“枘凿之争”“互成枘凿”。
五、关联概念
- 近义词:方枘圆凿、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 反义词:水乳交融、珠联璧合。
总结来看,“枘凿”既是古代工艺术语,也是富含哲学意味的文学意象,生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与“矛盾对立”的辩证思维。
网络扩展解释二
《枘凿》的意思
《枘凿》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用锤子和凿子来修整木料,使之相互配合。
拆分部首和笔画
《枘凿》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工,构成的笔画数为9画。
来源
《枘凿》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司工》一书中,意为修建宫室时所使用的工具。后来泛指用锤子和凿子加工修整木料的工作。
繁体字
《枘凿》的繁体字为「椎鑿」。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写作「枘鑿」,表示一种用以加工木材的工具。
例句
1. 他们正在使用枘凿精细地修整家具。
2. 他用枘凿巧妙地雕刻出华丽的木雕作品。
组词
1. 枘首(指锤子的一种)
2. 凿子(用于刻削、凿岩等工作)
近义词
1. 锤凿
2. 钻凿
反义词
1. 整齐
2. 完美
别人正在浏览...
挨匝暗黪白墖鬓鬟避世墙东长平剗类疮好忘痛创业史川鳞凑集戴冠郎丹谷东山屐耳提戆朴勾押乖滑光宅皓齿青蛾黄石公歡谑活句护脱嘉量江界看棚老太掠卖华工怜遇铃马眉虫某某跑凌鞋丕酒暴骨乔林奇方庆荷秦梁券马逡廵绕朝策善晓声光化电身手侍其戍备树明贴脸铁瓮城同岑头茶颓垣败壁稳扎稳打无过是误诒邪政锡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