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如果。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至如富便骄,未若贫而乐;假遭 秦岭 行,何以 苏门 啸。”
“假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意为“即使,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属于连词性质。例如元代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中的例句:“假遭秦岭行,何以苏门啸”,意为“即使到秦岭隐居,又怎能像苏门那样长啸抒怀”。
结构与读音
文献出处与背景
该词主要见于元代散曲,属于古典文学中的特定表达,现代汉语已鲜少使用。其语法功能与“纵使”“即便”相近,多用于表达退一步的假设。
补充说明
需注意该词在古籍中的语境,可能与现代“遭遇”之意的“遭”无关,而是作为连词整体表假设。类似用法在《元曲选》等文献中可见,但未进入现代常用词汇体系。
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元语言词典》获取更权威的古典词汇解析。
《假遭》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思是假装遭遇,故意制造困难或失败的样子。
成语《假遭》的第一个字是“假”,部首是“人”,总笔画数为11;第二个字是“遭”,部首是“辵”,总笔画数为14。
《假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散曲家汤显祖的《西华山初小梅令·世路多荆棘》:“起初惟访友,奈何逢世态。豪华多雄壮,利害非刚艺。内则家庭事,外则磨琐事。似真假遭伴,雪里送冰舄。”成语中的“假遭”一词,就是出自这首曲子。
《假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假遭」。
在古时候,成语《假遭》的字写作「假遭」。
1. 他在考试中故意做错几题,只是为了给其他同学一个机会,真是个会假遭的人。
2. 这个电影中的角色常常假遭到各种困难,最终成功战胜了困难。
3. 她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刻意在他面前假遭事故。
组词:假装、假意、遭遇、遭际、遭逢、遭受。
近义词:假意、故意、装病、假装、佯装。
反义词:真遭、实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