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报的意思、酢报的详细解释
酢报的解释
报答。《管子·侈靡》“成功然后可以独名,事道然后可以言名,然后可以承致酢” 唐 尹知章 注:“既有独名,又有言名,然后可以至於承君之酢报也。”
词语分解
- 酢的解释 酢 ò 客人用酒回敬主人:酬酢(主客相互敬酒,引申为朋友交往应酬)。酢爵(回敬主人用的酒器)。 笔画数:; 部首:酉; 笔顺编号:
- 报的解释 报 (報) à 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
专业解析
"酢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含义与古代礼仪密切相关。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记载,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酢报"指古代宾主饮酒礼仪中的回敬行为。具体指客人用酒回敬主人,以示答谢。其中:
- "酢":指客人回敬主人酒。《说文解字》释"酢"为"客酌主人也"。
- "报":指答谢、回应。《礼记·曲礼上》郑玄注:"报,复也,答也。"
二、礼仪场景
在周代宴饮礼仪中,流程严格规范:
- 主人献宾:主人先向客人敬酒(献)。
- 宾酢主人:客人接过酒饮毕后,回敬主人(酢)。
- 主人酬宾:主人再次斟酒自饮,并劝客人饮酒(酬)。
此过程称为"一献之礼","酢"即"酢报"的核心环节,体现礼尚往来的精神。
三、文化内涵
"酢报"承载儒家伦理:
- 双向互敬:《诗经·大雅·行苇》"或献或酢"郑玄笺:"进酒于客曰献,客答之曰酢。" 强调主客相互尊重的礼仪规范。
- 礼制象征:《仪礼·乡饮酒礼》详细记载酢酒流程,反映古代社会通过饮食礼仪维护等级秩序的功能。
四、语义演变
随着礼制简化,"酢报"逐渐被"酬酢"替代(如《周易·系辞》"是故可与酬酢"),泛指宾主互动。至明清时期,该词基本退出日常用语,仅存于典籍注疏中。
权威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释义依据:卷9第347页"酢"字条
- 许慎. 说文解字(清陈昌治刻本)[M]. 中华书局, 1963.
字形溯源:"酢"字本义考释
- 郑玄注, 孔颖达疏. 礼记正义[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礼仪制度解析:《曲礼》《乡饮酒义》篇
- 朱熹. 诗集传[M]. 中华书局, 2011.
《行苇》篇"献酢"礼仪注释
(注:因古籍原文无网络公开链接,来源标注采用纸质文献标准著录格式以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酢报”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ù bào,其核心含义是报答。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酢报”指通过行动或情感表达对他人恩惠的回报,强调主动性的感激反馈。该词多见于古典文献,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2.词源与文献出处
- 最早见于《管子·侈靡》:“成功然后可以独名,事道然后可以言名,然后可以承致酢。”唐代尹知章注释为:“既有独名,又有言名,然后可以至於承君之酢报也。”。这里的“酢报”指臣子对君主的回馈。
- “酢”在古代有回敬、酬答之意,如以酒回敬主人(“酬酢”);“报”则包含回应、答谢等含义。
3.字义分解
- 酢(cù):通“醋”,但在此词中引申为回敬、报答,与“酬酢”中的“酢”同源。
- 报(bào):包含传达、回应、答谢等多层含义,如“报恩”“报复”等。
4.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多用于研究古籍或特定语境下的文学表达,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报答”“回报”等替代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酢”的引申含义(如五行属性、取名寓意),可参考古典文献或专业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僵北京曲剧鞴液谄邪称帝称王赤族传抄村旆黨助盗船等边三角形电料定论敌偶对口疽饭格愤结分体覆蒙夫权膏唇拭舌隔界公粮共事够受的贯知寡少归化孤旅鼓秋号叫货买姜姜僭贵减压基础教育卷駡举手相庆寮舍寮掾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録子纳货蠰溪女君前目后凡千章万句乞俭热孝容刀肉里刺山雨欲来参商实封俗恶添油加醋条职呫呫王码电脑谢公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