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规定对儿童少年实施的最低限度的教育。
基础教育是国家规定的、为儿童和青少年成长奠定知识与社会能力基础的最低限度教育体系。其核心特征可通过以下五个维度解析:
一、定义与性质
作为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通过传授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培养独立思考、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实现"如同盖房子先打地基"的关键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定义为"向所有人提供的最低限度知识和社会准则"教育。
二、教育阶段划分
•狭义范围:九年义务教育(小学6年+初中3年)
•广义范围:涵盖学前教育(幼儿园)、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初中+高中)
•延伸范畴:家庭教育与社会生活知识教育也被视为补充形式
三、核心功能目标
四、国际实践与中国特色
全球160+个国家将基础教育视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我国自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基础教育覆盖率已达99.8%,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升至91.2%,正在向十二年基础教育体系过渡。
五、发展趋势
当前教育创新更强调核心素养培育,通过STEAM教育、项目式学习等模式,促进知识传授向能力建构转型。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基础教育每增加1年投入,个人终身收入平均提升8-10%。
可通过访问教育部官网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板块获取最新政策动态。
基础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它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阶段,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教育》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对”和“孑”,其中“对”是右边的部首,表示人对人之间的关系;“孑”是左边的部首,表示孩子。整个词的总笔画数是10画。
“基础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现代汉语中,是在中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在意义和实践上都是对传统教育体系的一种革新和创新,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基礎敎育》是繁体字中“基础教育”的写法。繁体字在台湾、香港等地仍然广泛使用。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基础教育”一词并没有具体的固定写法。因为古代汉字的形状和结构与现代略有不同,所以在古代可能采用了一些不同的写法和表达方式。
1. 基础教育是每个人成长的基石。 2. 他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 基础教育体系 2. 基础教育课程 3. 基础教育改革 4. 基础教育水平
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基本教育
高级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百二山河豹子胆标类残山剩水尺二圭出纳之吝从婢翠葆觕举贷法倒囷灯伎放大器丰福构扇估猜古常归航过逾合笙謞噪讙谤化蛇霍铎祸烖湖湘见风使船江渚焦头烂额迹察卷舌吞声具僚军前可逆昆仑儿莲华白力场灵神立制楼航律文漫抹面前明辩拗声前涂谦下洽熙七辩庆洽儒衣伤身设兵折数石云四机松话素足宛结伪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