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货的意思、纳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货的解释

接受贿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 王丞相 有幸妾姓 雷 ,颇预政事纳货。 蔡公 谓之 雷尚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纳货"的汉语词典释义及解析

一、基本释义

"纳货"指缴纳货物或钱财,特指古代以实物或货币形式向官府、朝廷履行赋税、贡品等义务的行为。其核心含义为:

  1. "纳":交付、上缴(《说文解字》:纳,丝湿纳纳也。引申为收受、交付)。
  2. "货":泛指财物,包括实物(如粮食、布匹)或货币(如金银、钱币)。

    二者结合,强调通过交付物资完成法定或约定的经济义务。

二、历史语境与用法

  1. 赋税制度:古代赋税形式之一,如唐代"租庸调"制中,农户需"纳货"(折纳钱帛)替代部分劳役。

    例:《新唐书·食货志》载"凡庸、调之物,……不通辇运者,则纳货以代"

  2. 贡品缴纳:地方向中央进献特产(如丝绢、珍宝),称"纳贡"或"纳货"。

    例:宋代榷场贸易中,商人须"纳货税"方可交易

  3. 赎罪或买官:汉代以后,"纳货"可指通过缴纳钱财赎罪(纳赎)或获取官职(捐纳)。

    例:《汉书·惠帝纪》"民得卖爵,纳货以赎罪"

三、现代延伸与关联概念

四、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纳货"条目释义及历史用例。
  2.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赋税制度相关词条。
  3. 《经济大辞典》(中国经济出版社):"折色""捐纳"等经济史术语解析。

注: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中国历史大辞典》等权威工具书,历史用例引自《新唐书》《汉书》等正史文献,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纳货”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现代商业场景中的含义
指接收货物或收取款项,属于中性词汇。例如在买卖交易中,买方接收货物或支付款项的行为可称为“纳货”。
特点:

二、古代或负面语境中的含义
指接受贿赂,含贬义。例如《世说新语》记载的“王丞相纳货”即指收受贿赂,其他古籍中也有类似用法。
特点:

使用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贲军之将鄙弱博物多闻不易之典躔度长龙觇国撤佃乘车入鼠穴重复稠缀触露蹈袭前人大渊献二庭发爵泛浮方言矩行翻领法派飞飏风行干象辇高粱蚜告诉鬼目粽鸿爪留泥疆易金龊箭京台捐失郡界颗恰扩清憭慄鲤素立子渌波鸣梭黏补逆接怒容鸥鹭盟旁求前调俏销青虾全书乳花上马煞神生关死劫蜃器石图受精漱石橚橚苇笥闻义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