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報的意思、酢報的詳細解釋
酢報的解釋
報答。《管子·侈靡》“成功然後可以獨名,事道然後可以言名,然後可以承緻酢” 唐 尹知章 注:“既有獨名,又有言名,然後可以至於承君之酢報也。”
詞語分解
- 酢的解釋 酢 ò 客人用酒回敬主人:酬酢(主客相互敬酒,引申為朋友交往應酬)。酢爵(回敬主人用的酒器)。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 報的解釋 報 (報) à 傳達,告知:報告。報喜。報捷。報考。報請(用書面報告向上級請示)。報廢。 傳達消息和言論的文件、信號或出版物:簡報(文字較短、内容簡略的書面報告,印發給有關部門)。電報。情報。晚報。畫
專業解析
"酢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與古代禮儀密切相關。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記載,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酢報"指古代賓主飲酒禮儀中的回敬行為。具體指客人用酒回敬主人,以示答謝。其中:
- "酢":指客人回敬主人酒。《說文解字》釋"酢"為"客酌主人也"。
- "報":指答謝、回應。《禮記·曲禮上》鄭玄注:"報,複也,答也。"
二、禮儀場景
在周代宴飲禮儀中,流程嚴格規範:
- 主人獻賓:主人先向客人敬酒(獻)。
- 賓酢主人:客人接過酒飲畢後,回敬主人(酢)。
- 主人酬賓:主人再次斟酒自飲,并勸客人飲酒(酬)。
此過程稱為"一獻之禮","酢"即"酢報"的核心環節,體現禮尚往來的精神。
三、文化内涵
"酢報"承載儒家倫理:
- 雙向互敬:《詩經·大雅·行葦》"或獻或酢"鄭玄箋:"進酒于客曰獻,客答之曰酢。" 強調主客相互尊重的禮儀規範。
- 禮制象征:《儀禮·鄉飲酒禮》詳細記載酢酒流程,反映古代社會通過飲食禮儀維護等級秩序的功能。
四、語義演變
隨着禮制簡化,"酢報"逐漸被"酬酢"替代(如《周易·系辭》"是故可與酬酢"),泛指賓主互動。至明清時期,該詞基本退出日常用語,僅存于典籍注疏中。
權威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釋義依據:卷9第347頁"酢"字條
- 許慎. 說文解字(清陳昌治刻本)[M]. 中華書局, 1963.
字形溯源:"酢"字本義考釋
- 鄭玄注, 孔穎達疏. 禮記正義[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禮儀制度解析:《曲禮》《鄉飲酒義》篇
- 朱熹. 詩集傳[M]. 中華書局, 2011.
《行葦》篇"獻酢"禮儀注釋
(注:因古籍原文無網絡公開鍊接,來源标注采用紙質文獻标準著錄格式以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酢報”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ù bào,其核心含義是報答。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酢報”指通過行動或情感表達對他人恩惠的回報,強調主動性的感激反饋。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2.詞源與文獻出處
- 最早見于《管子·侈靡》:“成功然後可以獨名,事道然後可以言名,然後可以承緻酢。”唐代尹知章注釋為:“既有獨名,又有言名,然後可以至於承君之酢報也。”。這裡的“酢報”指臣子對君主的回饋。
- “酢”在古代有回敬、酬答之意,如以酒回敬主人(“酬酢”);“報”則包含回應、答謝等含義。
3.字義分解
- 酢(cù):通“醋”,但在此詞中引申為回敬、報答,與“酬酢”中的“酢”同源。
- 報(bào):包含傳達、回應、答謝等多層含義,如“報恩”“報複”等。
4.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用于研究古籍或特定語境下的文學表達,日常交流中更常用“報答”“回報”等替代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酢”的引申含義(如五行屬性、取名寓意),可參考古典文獻或專業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半月玻意耳定律步履蹒跚側楸長東黃河大橋持咒從約長挫筆當垆地景帝掖獨撫訛倪燔煨奮筆逢俉鋼鏰兒戈橹海鹽鶴唳華亭黃黴天浣花天灰靡輝石節竅靖節先生窘敗疚心既望績陽跨時林栖履霜堅冰萌起抿嘴模矱逆亂譬如閑破二作三仆遫樵服竊鼎如簧如日方升三讓身外獸迒鳥迹守陴書殿宿恥嗉囊堂個頭明土戶惟其沩仰紊紛握君無瑕可擊膝行肘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