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课责的意思、课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课责的解释

考课督责。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比者伏见明公,每汲汲於劝诱,勤勤於课责,或云:‘坟籍事重,努力用心。’或云:‘岁序已淹,何时輟手?’” 唐 陆贽 《奉天论前所答奏未施行状》:“亦宣諭德令,课责侍臣,或赏其尽规,或让以容默。”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课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和历史演变有所不同,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基本含义(现代常用)

指教导、批评或督促他人改正言行。其中“课”意为教导、考核,“责”表示责备或要求。这一含义多用于教育、管理等场景,强调通过指导或批评帮助对方提升。
例如:在团队管理中,领导常通过课责指出成员不足,以推动工作改进。


二、历史用法(古代文献)

指“考课督责”,即考核与督查责任,常见于唐代文献:

  1. 唐代刘知几《史通·忤时》提到“汲汲于劝诱,勤勤于课责”,指通过严格考核督促官员尽职。
  2. 唐代陆贽的奏章中亦用“课责”表达对官员履职情况的监督与问责。
    这一用法更侧重制度化的考核机制,多用于古代行政体系。

三、使用场景总结

需注意,现代日常交流中多采用“教导、批评”的含义,而历史文献中的“考课督责”则更具制度性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二

意思

《课责》指的是课程中的责任或使命。它可以理解为对学习课程的责任和义务。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课责》的拆分部首是讠、贝,其中“讠”是左边的部首,表示与言语有关的事物,“贝”是右边的部首,表示与财产有关的事物。它的总共有11画。

来源

《课责》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古代,人们通过给汉字加上不同的部首和笔画来表示不同的含义。而《课责》是从“讠”、“贝”这两个部首和11画中组合而成的。

繁体

《课责》的繁体字为「課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课责》的古代写法为「課責」,字形上与现代略有差异,但整体含义相同。

例句

1. 同学们应该对自己的学习有课责,努力提高成绩。

2. 老师对学生有教育责任,学生也应该对学习课程有课责。

组词

1. 课程责任:指学生在学习课程中应承担的责任。

2. 责任心:指个人对任务或义务感到负责的心态。

3. 课程安排:指学校或教育机构对课程进行计划和安排。

近义词

责任、使命、义务。

反义词

放任、漫不经心、逃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