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临财不苟的意思、临财不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临财不苟的解释

谓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语出《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气义》:“孰以显廉,临财不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临财不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成语,形容人在面对钱财时能坚守道义,不贪取不属于自己的财物,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成语释义与出处 “临财不苟”指面对钱财时,不随便苟且获取,强调在利益诱惑面前保持廉洁自律的品格。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意指面对财物不随便占为己有,面对危难不随便逃避责任。后世将其凝练为“临财不苟”,成为形容廉洁自守的重要词汇。

二、字义解析与引申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解释为“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并引用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例句:“这桩东西,此来定有一番大用……只是此人临财不苟。”(释义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普及本).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释义为“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指廉洁自好”,是规范现代汉语用法的重要依据。(释义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 《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2):强调其形容“人在财物面前不动心,不贪取”,常与“临危不惧”并用,体现高尚品格。(释义来源:朱祖延主编. 汉语成语大词典. 北京:中华书局,2002.)

四、文化内涵与用法 该成语承载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伦理观,是中华民族崇尚廉洁、注重节操的文化体现。常用于:

五、经典例证 汉代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虽未直接使用该成语,但其“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的论述,深刻阐释了包括“临财不苟”(对应“取予者义之符”)在内的君子品格。后世如《后汉书》、《宋史》等史书中,亦不乏对官员“临财不苟”行为的记载与褒扬。

网络扩展解释

“临财不苟”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2. 用法与结构

3. 文化内涵

4. 例句参考

5. 总结

该成语通过简练的语言,凝练了中华文化中对廉洁品格的推崇,适用于描述拒绝不义之财、坚守道德底线的行为。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礼记》《唐摭言》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扁刷兵梢哺待部凭柴架鹑贲雏型窜突撮把戏丹阳布衣叨领德举鼎族逗宿读书笔记扶倾赋有公储寡诚圭角梏亡悍石何景明合围花旦胶胶角角急杵擣心金錞祭鸟疾言倨色寄重骏驹连裆裤联系实际辽缓猎户烈业吏事龙蛰蠖屈莫落馁匮凝白陪承疲匮贫士攓取绒绣傻呼呼煽虐奢泰时蹇受身死杀私田汰然廷杖纨绔微昧谓为系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