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畏惧。《周书·异域传下·突厥》:“朝廷受其虚言,将士望风畏慴。” 梁启超 《灭国新法6*论》:“畏慴、歆羡、感谢之三种心,次第并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畏慴汉语 快速查询。
“畏慴”是一个由“畏”和“慴”组成的复合词,表示极度的害怕或畏惧。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文献用例
近义词辨析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面对权威、困境或强大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如“面对挑战畏慴不前”等。
若需进一步考证字形或古籍用例,可参考《周书》及梁启超著作原文。
《畏慴》(wèi shè)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害怕、畏惧、害羞的意思。它可以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境、压力或威胁时的心理状态。
《畏慴》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田」和「心」。它的拆分部首分别表示土地和心思,代表着人在心地和思想上感到恐惧。根据《康熙字典》,《畏慴》的总笔画数为18画。
《畏慴》是一个中文词汇,属于汉字表意文字,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繁体字形为「畏慴」。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畏慴》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畏」的上方有两个「田」字,下方是「心」字旁,「慴」的上方是「心」字旁,下方是「田」字。这种写法有别于现代的简化字形。
1. 他在敌人的威胁下,开始畏慴起来。
2. 面对考试的压力,他畏慴地闭上了眼睛,深呼吸了一口气。
3. 她羞怯地低下头,满脸畏慴地面对着他。
组词:畏缩、畏惧、慴于
近义词:害怕、恐惧、胆怯
反义词:勇敢、大胆、无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