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裁芟的意思、裁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裁芟的解释

剪裁删改。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闭城门大搜扬雄待诏二事芟正文留考异》:“《通鉴》书成之后, 温公 有将正文復行裁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裁芟”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语色彩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修剪、删减达到整理或规范的目的。该词由“裁”与“芟”两个语素复合构成:“裁”本义为剪裁布帛,引申为裁定、削减,如《说文解字》释“裁,制衣也”;“芟”原指除草动作,《诗经·周颂》有“载芟载柞”的用例,后扩展为清除、删汰之意。二者结合后,“裁芟”在文献中多表示对文字、规章或事物的系统性修正,例如《宋史·职官志》记载官员“掌裁芟诏令”,即指删订朝廷文书中的冗余内容。

现代语境中,“裁芟”常用于学术论著或公文写作领域,特指对文本的严谨修订。例如《古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具有“删改繁芜,使文章精炼”的语用功能。其近义词包括“删削”“修饬”,但语义侧重不同:“删削”强调直接删除,而“裁芟”更注重通过修剪达到优化效果。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裁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ái shān,其核心含义为剪裁删改,主要用于描述对文字内容的修改整理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1. 释义与用法
    “裁”指剪裁、调整,“芟”意为删除、去除,合起来表示对文本进行删减和修改的行为。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或学术讨论中,例如清代叶廷琯在《吹网录》中提到《资治通鉴》成书后,司马光(温公)曾对正文“復行裁芟”,即进一步删改完善。

  2. 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属于生僻词汇,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文学分析中,用于描述对文本的精细修订过程。

若需更深入的文献例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考据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垩败局办解八月春鞭鸾笞凤冰川学不带头巾男子汉布水餐布怅如齿耄酬奠丢翻法腊翻山越岭風俗奋勇向前父族缸子谷货海马痕路河水不犯井水徽华贾贩见骥一毛解热纠奏积阻濬房六卿分晋历尾銮斾露床沦溺论谥马蹄表泥鸿女戒判处扑蝶会佥谋乾雨鹊尾鑪三势三维动画生产关系示像束帛叹挹天文学铁塔通粗颓裂稌黍翫兵危疑五关嚣噪细高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