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辞诰的意思、辞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辞诰的解释

诰辞。指上古朝廷诏策之辞。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夫《书》者,人君辞誥之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辞诰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辞”与“诰”二字组合而成,特指古代帝王或朝廷颁布的诏令文书,具有正式、庄重的文体特征。以下从语义、文体特征及历史背景三方面分述:


一、语义解析

  1. “辞”的本义

    “辞”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说也”,本指言辞、文辞,后引申为官方文书中的正式表述,如“辞命”“辞章”。在“辞诰”中,“辞”强调文辞的规范性与权威性。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诰”的文体属性

    “诰”为古代帝王对臣民的训诫或封赠文书。《尚书》中《大诰》《康诰》等篇即为典型,其内容多涉政令、封赏或告诫,文体庄重严谨。

    来源:孔颖达《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3. 合成词“辞诰”

    二字结合后,专指官方发布的正式文告,常见于史书对帝王诏令的统称。如《旧唐书》载:“凡制、敕、册、命、辞、诰……皆中书省掌之。”此处“辞诰”与“制”“敕”并列,属公文类别。

    来源:刘昫《旧唐书·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文体特征与功能

  1. 内容范畴

    多用于封赠官员、颁布政令或祭祀典礼,如宋代苏轼《赐新除尚书左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即属“辞诰”类公文,内容以嘉奖与勉励为主。

    来源:苏轼《苏轼文集》,中华书局校注本。

  2. 语言风格

    文风典重简练,多用四六骈体,注重修辞与用典。如明代张居正《拟辞诰体》以“朕承天命,抚驭寰区”开篇,体现皇权威仪。

    来源:张居正《张太岳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三、历史演变

“辞诰”作为公文形式,盛行于唐至明清。唐代由中书省起草,宋代后逐渐与“制诰”融合。清代《四库全书》将“辞诰”归入“诏令奏议”类,视为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整理本。

网络扩展解释

“辞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辞诰”指上古时期朝廷颁布的诏令、策命类文书,属于官方正式文体的范畴。它由“辞”(文辞、言辞)和“诰”(帝王命令)组合而成,特指具有权威性的官方文献。

2.出处与例证

唐代孔颖达在《尚书正义·序》中提到:“夫《书》者,人君辞诰之典。”。这里的《书》即《尚书》,是“辞诰”的典籍来源,表明这类文书多收录于《尚书》中,用于记录君王政令、训诫等。

3.构成解析

4.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先秦至汉代的官方文书,尤其与《尚书》中的“诰”体篇章(如《大诰》《康诰》)密切相关,是研究古代政治、语言的重要材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诰”的演变或《尚书》相关文献,可参考权威历史典籍或语言学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傲弃百一诗饱学备固北岳区辩订布萨参横斗转茶花女唇竭齿寒淳正地动仪对位芳物凤凰竹附骥蝇斧扆归断豪骋洪涯黄金瓜胡二巴越恢宏火消茄房嘉茂揭骄节廉节啬极挚刻骨仇恨寇心夸大狂联网旅拜靡躯谋度陪舆乾愁启迪丘山弱不禁风山女韶光烧钱纸生体收恩收解赎钱四隩俗书贪渔天中之岳吞鈎违教味觉温和五时鸡勿勿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