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寇心的意思、寇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寇心的解释

贼心;邪心。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四面老林,一二棚民之外别无土著,稽防稍疎,輒起寇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寇心”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固定词汇,其含义需要拆解单字并结合古汉语用法进行解释:

  1. “寇”的含义:

    • 本义指盗匪、侵略者。《说文解字》释:“寇,暴也。从攴(pū,表示击打),从完。”意指暴力劫掠。
    • 引申为侵犯、劫掠的行为。《康熙字典》引《玉篇》:“寇,贼寇也。”又引《广韵》:“寇,钞也(钞即掠夺)。”
    • 在古汉语中,“寇”常指外来的敌人或作乱者。
  2. “心”的含义:

    • 本义指心脏。《说文解字》:“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
    • 引申为思想、意念、情感、内心。《康熙字典》引《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物不贯也。”指心思细密,能认识万物。
    • 也指中心、核心。
  3. “寇心”的合成解释: 将“寇”与“心”组合,“寇心”可以理解为:

    • 字面义: 像盗匪、侵略者一样的心。指具有侵略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念头或意图。
    • 引申义:心怀恶意、图谋不轨的念头。指内心深处潜藏的、意图侵害他人或制造祸乱的邪恶想法。
    • 比喻义: 指祸患、邪恶的根源或核心。
  4. 用法与语境: “寇心”是一个较为书面化、甚至带有古语色彩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极少单独使用。它更可能出现在仿古文体、特定文学创作或对古典文献的解读中。其核心在于强调一种内在的、具有破坏性和侵略性的恶意。

    • 例句(仿古):“外患虽平,寇心未泯,不可不防。” (外在的祸患虽然平息了,但(内部)作乱的恶意念头还未消除,不能不防备。)
    • 例句(比喻):“贪婪乃万恶之寇心。” (贪婪是众多罪恶的核心根源。)

“寇心”意指像盗匪侵略者般的恶意念头或图谋不轨的内心,强调一种内在的、具有侵略性和破坏性的邪恶意图或作为祸乱根源的思想。它是一个偏古雅、书面化的合成词。

参考来源:

  1. 汉典 (zdic.net) - 提供《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权威字书释义。 (链接示例:https://www.zdic.net/,请确保链接有效)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商务印书馆出版,提供现代汉语中“寇”与“心”的规范释义。 (权威出版物,通常无直接在线全文链接,引用名称即可)

网络扩展解释

“寇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òu xīn,其核心含义为贼心、邪心,指心怀不轨或侵略意图。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字源与用法

  1. 构词分析
    “寇”从“宀”(房屋)、“元”(人)、“攴”(持械击打),会意“持械入室侵犯”,后泛指盗匪或侵略行为()。
    “心”指人的思想核心,组合后“寇心”强调内心的邪念或侵略性。

  2. 文献用例

    • 清代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提到:“稽防稍疎,輒起寇心”,指疏于防范易引发邪念()。
    • 唐代窦常诗句“试与惸嫠话,犹坚借寇心”,以“借寇心”暗喻对侵略者的警惕()。

相关扩展


“寇心”是古汉语中带有贬义的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权威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安晏媪神耙地班敍变泰不足惜打迭彫楹地数地租二京赋稿门各各观听固步自封合火合夥回耗婚家经编精能景天金鹤罏禁省鞠尘开口呼抗对凉货陆桥旅路悯恻殴挝抛割批文迁席清众秦七趋名陾陾散迸三极三窟散漫上工商算莘野时谭十姓百名手杖粟土帖子词停稳投告蛙怒尉鱼纹枰文章海详中鲜燿小妯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