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靡躯的意思、靡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靡躯的解释

犹言粉身碎骨。 汉 东方朔 《七谏·怨世》:“ 子胥 諫而靡躯兮, 比干 忠而剖心。”《文选·卢谌<赠刘琨书>》:“昔 聂政 殉 严遂 之顾, 荆軻 慕 燕丹 之义,意气之间,靡躯不悔。” 李善 注:“靡,烂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靡躯”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两种解释,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主要含义:粉身碎骨

  1. 来源与释义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东方朔的《七谏·怨世》:“子胥諫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以及《文选·卢谌<赠刘琨书>》中“意气之间,靡躯不悔”。李善注解“靡”为“烂”,即身体碎裂,引申为不惜生命、壮烈牺牲。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忠义之士为信念或恩义献身,例如荆轲刺秦、聂政报恩等典故中。


二、其他解释:身体衰弱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身体衰弱无力”,认为“靡”指衰弱,“躯”指身体。但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见直接例证,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读。


建议优先参考经典文献中的释义。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二

靡躯

靡躯是一个汉字词语,其中“靡”是拼音“mí”,“躯”是拼音“qū”,合在一起表达了“躯体变得衰弱、柔弱”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靡字的部首是革,躯字的部首是身。靡字总共有13个笔画,躯字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靡躯来源于《古文观止》中的《左书 萧何谏上弑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崇仁义、观于素位,故谓之靡躯。” 这句话中“靡躯”用于形容人的躯体憔悴无力。

繁体

繁体字的“靡躯”保留了原意和拼音,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差异。根据古代字书记载的写法, "靡"字的旧体为“韋”,"躯"字的旧体为“臾”。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字的形状逐渐改变,演变成今天我们熟悉的样子。

例句

他因为长期疾病,变成了一个靡躯,无法自理。

组词

憔悴、憔悴不堪、憔悴面容

近义词

憔悴、衰弱、枯槁

反义词

健壮、强壮、健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