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诗的意思、百一诗的详细解释
百一诗的解释
诗篇名。为 汉 应璩 讥切时事之作。题名“百一”,有三说:(1)原诗可能有一百零一篇。(2)诗是五言二十句,正好一百字。(3)指百虑一失的意思。参阅《文选·应璩〈百一诗〉》 唐 李善 注。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文集之名始东京》:“有一人之集止一题者,《阮步兵集》五言八十篇,四言十三篇,题皆曰《咏怀》。 应休璉 诗八卷,总名曰《百一诗》是也。”亦省作“ 百一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若乃 应璩 《百一》,独立不惧,辞譎义贞,亦 魏 之遗直也。”一本作“ 百壹 ”。
词语分解
- 百的解释 百 ǎ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塶 )。 笔画数:; 部首:白;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百一诗是中国东汉末年文学家应璩(190年-252年)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的总称。其名称及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一、名称由来
“百一”之名源于诗歌的创作意图与形式特点:
- “百虑一失”的警示:据《文选》李善注引张方贤《楚国先贤传》,应璩作此诗意在讽谏当权者,取“百虑之中必有一失”之意,提醒执政者即使思虑周全也可能存在疏漏,需时刻反省。
- “百分存一”的规劝:南朝文学评论家钟嵘在《诗品》中提出另一解:“‘百一’者,谓所撰篇中,百言或存一于正道”,暗指时政弊病丛生,唯以诗歌劝诫或存补救之万一。
- 诗歌数量考:原诗总数或为百零一首(如《隋书·经籍志》载《百一诗》八卷),后世多取其整数统称“百一诗”,现存完整诗作约三十余首。
二、内容与风格
- 批判现实:诗歌以讽喻手法揭露汉末社会矛盾,如官场腐败(“占募怀私”)、民生疾苦(“年饥损膳”),语言质朴而切中时弊。
- 儒家训诫:继承《诗经》美刺传统,强调“明德慎罚”“节欲崇俭”,如“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等句,体现儒家伦理教化思想。
- 言简意深:采用五言短章形式,如“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以比喻说理,开魏晋哲理诗先河。
三、文学史地位
- 承前启后:上承汉乐府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建安风骨,对阮籍《咏怀诗》、陶渊明《饮酒》等组诗创作有直接影响。
- 文体开创: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人五言讽喻组诗,确立了“以诗为谏”的文人创作范式,《文心雕龙》称其“独立不惧,辞谲义贞”。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 [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二十一》李善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 [南朝梁]钟嵘著,《诗品·卷中》,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注本
-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八》,中华书局出版
网络扩展解释
“百一诗”是三国曹魏时期应璩(字休琏)所作的一组五言古诗,其词义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学内涵综合分析:
一、词源与题名由来
关于题名“百一”有三种主流说法():
- 篇数说:原诗可能由101篇组成,取“百分之一”的警示意味;
- 字数说:单篇为五言二十句,共100字;
- 寓意说:源自“百虑一失”,暗喻劝诫统治者需审慎执政。
二、内容与特点
该诗以讥讽时政为核心,语言直白而寓意深刻。例如其中“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等句,通过揭露官场弊端,警示当权者()。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其“独立不惧,辞譎义贞”,肯定了其敢于批判的文学价值()。
三、现代释义
当代辞典多将其引申为内容多元、形式丰富的诗文代表作(),但需注意这与历史原意的“政治讽喻”存在差异。现保存较完整的《百一诗》可见于《文选》注本,部分诗句如“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展现了质朴的叙事风格()。
提示:该词存在历史原意与现代引申义的差异,研究时建议参考《文选》李善注等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洲抱舋被减数熛起罼弋不任逋慝残货察问打簇打击乐器单调函数靛草抵拒丁父忧冻瘃端平奉命唯谨光火贼喝喽喽红船监斋嘉谕讦难锦衾疾医跙踏空搆狼贪领状隶省龙柏龙窟落落跎跎瞑截陪辅瀑水趫迅丧夺慎辞乘舆播越食盒收举衰败殊刑酥麻桃源客添给天平听来听选踢蹋童妙铜汁文房四士乌有先生祥鳣销化萧郎陌路瞎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