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廉的意思、节廉的详细解释
节廉的解释
谓严正不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 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
词语分解
- 节的解释 节 (節) é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
- 廉的解释 廉 á 堂屋的侧边:廉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 不贪污:廉洁。廉正。廉明。 便(俷 )宜,价钱低:物美价廉。 察考,访查:“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 姓。 笔画数:; 部首:广;
专业解析
“节廉”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节”和“廉”两个语素构成,主要形容人的品德操守,其核心含义是节俭而廉洁。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释:
一、 基本释义
“节廉”意指节制、俭约且清正廉洁,不贪取不应得的财物。它综合了“节”的约束、俭省之意和“廉”的不苟取、清白之义,常用来赞美官吏或个人的高尚品德和清廉作风。
二、 出处与古典用例
该词源远流长,多见于古代典籍,用以描述官员的德行:
- 《后汉书·循吏传·第五伦》: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在位以节廉称。” 此例说明第五伦以节廉著称,体现了其自我约束和清廉的品格 。
- 明代文献: 如《明史》等史书中也常用此词评价官员操守。
三、 词义演变与现代理解
- 古代侧重: 主要指官员在物质待遇(俸禄外收入)和生活用度上的自我约束与清白。
- 现代延伸: 虽然不如“廉洁”、“清廉”常用,但“节廉”仍可泛指个人在物质生活上崇尚节俭、在公私利益上保持清白、不贪不占的优良品德,适用于更广泛的群体。
四、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对“节廉”的释义通常概括为“谓节俭廉洁”或“节操清廉”,强调其作为道德品质的内涵。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在相关词条(如“节”、“廉”)的释义和用例中,能清晰体现“节廉”所包含的节俭与廉洁的双重含义。
“节廉”是一个承载着中华传统美德的词汇,它精准地概括了个人在物质生活上奉行节俭、在利益面前坚守廉洁自律的道德准则。其核心在于通过自我约束(节)达到清白不贪(廉)的境界,是备受推崇的个人修养和官德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节廉”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行和道德操守。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节廉”指严正不贪,强调品行端正、坚守原则且不贪图私利。该词由“节”(气节、操守)和“廉”(廉洁、正直)组合而成,突出对道德准则的坚守。
2.出处与例证
这一词汇最早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指吴起性格刚正清廉且注重名声。此外,宋代曾巩的诗句“节廉贫愈见,风义老弥惇”,以及明代龚诩的诗句“惟将富贵耀家门,风节廉隅总不论”,均用“节廉”强调在贫寒或世俗诱惑中仍保持高尚品格。
3.用法扩展
- 古代语境:多用于评价官员或士人的道德操守,如“官尚节廉无弊政”(清代高选锋诗句)。
- 现代适用性:虽不常用,但仍可用于形容廉洁自律、坚持原则的个人或行为。
4.字义拆解
- 节:指气节、节制,如“竹节”象征坚韧,“节流”体现自我约束。
- 廉:指廉洁、不贪,如“廉隅”(品行端方)。
“节廉”是一个融合气节与廉洁的复合词,强调道德上的严正与自律,尤其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用于赞颂高尚人格。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史记》及相关诗词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怡弊衣敝政步话机场面插嘴楚恻祠器村塾鼎鼎大名法信甘瓠公份轨则顾佣贺朔宏豁后机黄姑蕈晦密毁折唿扇翦草除根郊庙歌径然进鋭退速军锋拘讯匡教宽爽壸阁两脚书橱礼罗凌秽路牌卤质梅乾媒证内房内寺乜嬉偏心轮倾塌穷辰球轴承权说山龙子膳堂设论声求气应生杀予夺沈鳞碎浪贪婪天素退遣涡盘小比櫹槮消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