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斧扆的意思、斧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斧扆的解释

亦作“ 斧依 ”。古代帝王朝堂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具,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其上有斧形图案,故名。《逸周书·明堂》:“天子之位,负斧扆,南面立。”《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於户牖之閒。” 郑玄 注:“依,如今綈素屏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一:“ 周公 负斧扆, 成王 何夔夔。” 清 黄宗羲 《徐公神道碑铭》:“千秋万岁,光芒斧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斧扆(又称“斧依”“屏扆”)是古代中国天子朝堂中特有的礼仪性器具,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词义解析

  1. 形制与用途
    斧扆为绛红色屏风状器物,高八尺,通常置于天子座后的门窗之间。其核心特征为表面绣有斧形纹样,象征权力与威严,用于彰显帝王权威。

  2. 别称与演变
    在不同文献中也被称为“斧依”“屏扆”,起源于周代,是古代礼制中“天子南面而立”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历史文献记载


三、文化象征意义

斧扆不仅是实物器具,更是古代政治与礼仪制度的符号。斧形图案寓意“决断与威仪”,绛红色代表尊贵,其陈设位置(背靠斧扆、面南而立)强化了天子“受命于天”的合法性。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仪礼》等礼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斧扆(音fu yi)是一个古汉字词,意思是斧子。该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斤"和"扌"。其中,"斤"是表示斧头的意思,"扌"是手的意思。 斧扆起源于古代汉字,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这个字形保持了上下结构相同的特点,并且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整体上比较保持了原始的形态。 在繁体字中,斧扆的写法保持了简体字的形态,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斧扆的表示方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代,斧字的写法上下颠倒,执字的最早形式也是手托斧的样子,表示扛斧子的动作。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用斧扆砍树。 2. 没有斧扆,我们无法探索丛林。 3. 他用斧扆修理门窗。 一些组词: 1. 斧头(futou)-指的是斧子的头部。 2. 斧柄(fubing)-指的是斧子的手柄。 一些近义词: 1. 斧头(futou)-与斧扆的意思一样,指的也是斧子。 2. 钺斧(yuefu)-也是一种古代兵器,形状类似斧子。 一些反义词: 1. 镐(gao)-指的是一种工具,一头是锤子,一头是锹,用于挖掘。 2. 刀(dao)-与斧扆不同,刀的形状比较细长,适合切割和削皮。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乘龙配凤猝暴奠茧电烻顶级东非大裂谷斗牙拌齿多岁珥彤法筵纷呈风耗風硯干办干掉更阑人静鬼道还路恒属喝神骂鬼鹤膝画刺惠贶呼哨互爽胡桃油佳士基本上捷蹀结欢酒胡芦眷厚巨器剧装科可疑羸劣领御李师师李香君沦失瞒天讨价内包骈蔓芊蔚清遐弱力桑田碧海审改渗杂十殿阎王诗社水晶帘谈啁陶渔剔留秃圞顽嚣文化参赞缊绪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