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斧扆的意思、斧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斧扆的解释

亦作“ 斧依 ”。古代帝王朝堂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具,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其上有斧形图案,故名。《逸周书·明堂》:“天子之位,负斧扆,南面立。”《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於户牖之閒。” 郑玄 注:“依,如今綈素屏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一:“ 周公 负斧扆, 成王 何夔夔。” 清 黄宗羲 《徐公神道碑铭》:“千秋万岁,光芒斧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斧扆(fǔ yǐ),是中国古代宫廷中一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礼仪器具,特指天子座后绘有斧形纹饰的屏风。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本义与形制

斧扆专指帝王御座后设置的屏风,屏面通常以黑底白纹或彩绘方式装饰斧形图案(类似“黼”纹)。此形制源于周代礼制,是天子权威的专属陈设。《礼记·明堂位》明确记载:“天子负斧扆,南乡而立。” 其中“负”即背靠之意,表明斧扆位于君主身后,成为宫廷仪仗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材质多为木质,饰以象征决断权力的斧纹,体现礼器的庄重性。

二、权力象征与礼制功能

斧扆的核心意义在于其政治象征:

  1. 皇权标志:斧纹取意于古代兵器“斧钺”,象征帝王执掌生杀大权与决断国事的威仪。《辞源》释为“古代帝王置于堂上类似屏风的器具,因上有斧形纹饰,故名”。
  2. 礼制载体:在祭祀、朝会等重大典礼中,天子“负扆”而立是彰显身份的核心仪轨。《礼记·曲礼下》载“天子当依而立”,郑玄注“依,状如屏风,画为斧文”,印证其作为礼制符号的规范性。
  3. 空间区隔:通过屏风分隔空间,凸显君主至高地位,形成“人君位尊,负扆而治”的视觉政治语言(《三礼图》)。

三、典籍中的文化符号

斧扆在文献中常作为帝王代称或权力隐喻。如《尚书·顾命》描述周成王丧礼:“设黼扆、缀衣”,将斧扆与龙袍并列为王权信物。后世文学更延伸出“扆座”(指帝位)、“瞻扆”(喻朝见天子)等词汇,成为宫廷文化的经典意象。


权威参考来源:

  1. 《礼记·明堂位》原文及郑玄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斧扆”词条
  3. 《尚书·顾命》解读(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4. 聂崇义《三礼图》礼器考释(国家图书馆古籍库

网络扩展解释

斧扆(又称“斧依”“屏扆”)是古代中国天子朝堂中特有的礼仪性器具,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词义解析

  1. 形制与用途
    斧扆为绛红色屏风状器物,高八尺,通常置于天子座后的门窗之间。其核心特征为表面绣有斧形纹样,象征权力与威严,用于彰显帝王权威。

  2. 别称与演变
    在不同文献中也被称为“斧依”“屏扆”,起源于周代,是古代礼制中“天子南面而立”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历史文献记载


三、文化象征意义

斧扆不仅是实物器具,更是古代政治与礼仪制度的符号。斧形图案寓意“决断与威仪”,绛红色代表尊贵,其陈设位置(背靠斧扆、面南而立)强化了天子“受命于天”的合法性。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仪礼》等礼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匪报嗣笔误谄祭炒炒七七斥蠖吃开抽象劳动淳人出现雌蕊呆厮道阶典列敌不可假分会佛发刚隘购物中心珪贽函牛鼎寒天汉阴诮豪右黑丧着脸黄绢词缓行兼品唧唧咕咕警察署冀缺琅琅老祖太爷柳柳惊笼山络野漏逗忙月迷鬼蓦駮目秀眉清弄晴辟闾讫籙清浄寂灭轻清鹊渡日观亭丧旛驶卒鷞鸠秫稭顺职蹄涔铜竟同心协力玩岁愒月限钱法西蟾亵尊